Saturday, July 31, 2010

42岁农民工硕士遭遇就业难 感叹知识无法改变命运

42岁农民工硕士遭遇就业难 感叹知识无法改变命运


2010年07月30日 13:26大河网 】 【打印共有评论187




42岁农民工硕士遭遇就业难 感叹知识无法改变命运


滕振国在床上埋头看书(资料图)


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


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对于他来说,知识没有改变生活艰难的命运: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


这是经营人生的失败、学历的尴尬还是“35岁退休”的职场就业歧视?7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从江苏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国及家人。 记者 路治欧/文图


●青春岁月在与贫穷搏斗中一晃而过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是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现实版。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母亲田俭仍然记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住着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里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盏煤油灯,阴暗潮湿,还有高粱秆结成的顶棚。


1988年到1990年间,滕振国曾3度参加高考,平时成绩优秀并被老师看好的他却接连失利。


22岁的他,最终斩断了上大学的念想。


之后几年,滕振国的主业是种地卖菜,兼干汝州火车站的临时工。其间,国内兴起自考热,他听取别人建议开始自考大专。


1995年春节,27岁的他对学习改变前途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也希望卧床不起的父亲临终前能看到他成家。于是,他听取亲戚规劝,正月十六与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见面。一个月后两人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大专毕业证在汝州市内找工作,没有结果。


之后7年,他干过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4岁。”滕振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卖菜、出去打零工赚钱。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比如厨师什么的,生活不至于如此难。”


他生性老实腼腆、没有野心,改变命运的双手苍白无力,青春在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过。


●学校打工决定用考研实现大学梦想


2002年夏天,他的初中同学董遂强回乡探亲。困顿中的滕振国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请老同学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3个月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滕振国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主教学楼管理员,每个月工资540元钱。


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学楼,管理多媒体设备,不负责打扫卫生。哪位老师需要用多媒体,他负责去开。


连续3年,他都被评为学院后勤工作先进标兵。


其间,他把妻子冯俊梅接到学校,公司安排她做清洁工,月工资500多元。


滕振国很满意这样的工作,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


与他熟悉起来的艺术系老师吴锦川鼓励他趁着机会继续学习,正好迎合了滕振国压在心底的求学欲望。有一天,他告诉妻子:“我准备在这里把以前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滕振国很快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秘自考本科。过了10门后,他得知专科学历就可以考研,便决定“用5年时间考上研究生”。


2005年,他报考了海南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这一次,他英语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过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只是专业课分数差一点,他未能如愿以偿。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于第二年报考了重庆师范大学。


●“范进中举”他以为前途从此一片光明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38岁的他从一个农民工摇身成为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很快成为“名人”。众星捧月之中,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命运将从此改变。


他说:“这是我好到顶点的一年。”


江苏技术师院党委宣传部为他开了座谈会,听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后勤公司领导专门开欢送会,还开车亲自送他到火车站。


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春节放假一回到家里,滕振国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报告。


滕振国当时觉得自己确实值得汝州人骄傲,“打工的出个研究生,是不简单,就是让人另眼相看”。


春节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热情多了,还凑到他身边说:“评选杰出青年投票,我投了你,还向邻居和朋友拉票了。”


数年没有联系的朋友现在都主动跟他联系起来,一些已经忘掉的同事也发来手机短信。“说起这些,感觉自己像范进中举了。”滕振国说。


●面对35岁门槛 41岁硕士一次次失望而归


2009年春节前,距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41岁的滕振国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作为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厚着脸皮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告诉他,现在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一招录就可以报。不过,后来,李书记又说,他的年龄偏大,如果到时候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还是没有办法。


这使滕振国意识到此路不通,便开始自行找单位。他说:“郑州、洛阳、平顶山,我给不少学校投过简历,对方都没有兴趣。”


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和洛阳的几所学校,回复基本上都一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他曾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也不要人,这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滕振国说:“我报考公务员,人家不让报名。我在网上查了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参加条件,基本上都是35岁或者30岁以下。”


他也曾经想去企业。他托关系找到位于汝州的天瑞集团,没去成。应聘神火集团,人家也嫌他年龄大……投出去的许多简历更是石沉大海。


有人对2010年多数省直单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统招考公务员计划进行统计后发现,几乎所有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等岗位,要求硕士28周岁以下,博士32周岁以下。


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被拒之门外时,职场就业歧视的“35岁现象”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人开始呼吁立法反歧视。


●高龄硕士 就业艰难无奈再当管理员


滕振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进行了联系。


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领导对他说:“你是研究生,至少应该找一个学校去教学,在我们公司岂不是学无所用,浪费人才吗?你也知道,我们公司的工作,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他无言以对。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管理员,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还是从事原来的工作。他们见到滕振国的时候都很惊讶:“你毕业回来了?”有的人说这句话是惊喜,有的人说这句话是瞧不起。
“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国说,“我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


这一年里,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管图书馆的中央空调、报告厅和监控室,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如今,滕振国每月的工资是1850元,他曾经做过的教学楼管理员工作已经涨到1400元。这样说来,他的工资比3年前多,是工资普遍上涨的结果。


●人生如戏 挣扎如厮却仍只为了生存


从考研到研究生毕业,他在重庆上学,妻子在江苏技术师院当清洁工,80多岁的母亲看管孙子在老家上学,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滕振国心里最不舒服的是,15岁的儿子马上升初三,但是,在老家没有人管,迷上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出去打工的兴趣似乎比上学更大一些。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常州回到老家,就是想办法解决孩子的事。带他去常州,夫妻俩的压力便加大不少,更重要的是两地教材不一样,这让他头疼。他很想在老家找个工作。


滕振国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这种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心里堵得慌的是,现在的工作和理想中差别太大,不能学有所用。”


他的老婆埋怨他,不读研究生也不过如此,去读研究生白白耽误时间又少挣钱。面对老婆越来越多的埋怨,滕振国曾经说的“我只想读书,这是我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已经被现实撞击得四分五裂。“考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毕业之时年近半百,谁会要我”。


一个人的时候,滕振国会静静地站在学校的小河边,远望河上的小桥。考上研的时候,这里挂着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滕振国考上公费研究生”。


“如果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去学一技之长……如果我大专学历拿到手就去沿海打工……如果……如果……”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

深圳产妇疑因少送红包肛门被缝 医院称免费痔疮手术

转载者注:该文章已经被和谐,正文来自Google cache

深圳产妇疑因少送红包肛门被缝 医院称免费痔疮手术

2010年07月28日 04:50新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842



深圳一名产妇疑因未给助产士足够的红包遭到报复,肛门竟然被助产士缝上。医院方解释称肛门并未完全被封,是助产士好心帮孕妇做了一个免费的痔疮手术。


产妇:分娩后发现肛门竟被缝针


产妇的爱人陈先生说,7月23日上午,他带老婆刘花(化名)进入深圳凤凰医院待产,下午3时45分顺产生下一个男婴。到了晚上9点多时,刘花开始喊疼,肛门肿成了鸡蛋大小,周边都是线,显然是肛门被线扎上了。


“肛门肯定是被缝针了,院方解释是缝了针之后在肛门周边缠了线圈,就像缝衣服一样缝完针之后沿着周边来回地打结,并没有缝那么多针。”陈先生说。


院方为什么要给刘花的肛门扎上线圈?陈先生称,当时医院工作人员答复是刘花有痔疮,做了痔疮手术之后才成这种现状。陈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婆没有什么痔疮,就算有痔疮也不应该在生孩子的手术后立即做痔疮手术啊?”


陈先生询问主治医生,医生称不知道怎么回事,医生只做了阴部侧切手术,谁替她做了肛门的手术该医生毫不知情。陈先生找到助产士,答复是,助产士发现孕妇刘花有痔疮,免费给她做了痔疮手术并扎了线圈。


产妇家属:助产士术前频发送礼暗示


陈先生认为这可能是报复。当天他和老婆到达住院部后,选了高级包房。助产士进到病房称:“等会孩子是我来接生,孩子来到世上第一个看到的人是我,你
们准备一下。”陈先生说,当时没有听懂,继续吃饭,5分钟后该助产士再次来到病房,称“准备好了没有,你究竟带了多少钱。”陈先生这时才意识到可能是来要
红包,只好答称只带了银行卡,现金只有200元。几分钟后,助产士再次来到病房,询问“准备好没有”,直到助产士第四次来询问“准备好没有”时,陈先生说
可以先给医生和助产士一人100元,手术完后绝对送上不低于1000元的红包。助产士说“你不要跟我来这一套,我们在医院见的人多了”。最终,助产士收下
了100元,但显得非常气愤,而产科医生拒绝了这100元。


医院回应:是好心免费做了痔疮手术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前往凤凰医院,该院院长赵女士说,刘花身有痔疮,且痔疮痔核在出血,所以助产士在出血处做了“结扎”处理,“完全是助产士的好心”。


她承认助产士收了100元钱而医生拒绝了这100元,但她表示医院对收红包行为是会严厉处理的。


助产士究竟可不可以不经病人同意就做手术?赵女士说,严格按照医疗规程,对于痔疮出血的处理是不应该由助产士负责,但是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这个处理本身并不复杂,且当时也不能马上联系到外科医生,所以就暂时由她处理了(线索提供:张先生200元)

Wednesday, July 28, 2010

转发:南京大爆炸亲历 《劫后余生》


劫后余生
来源:


葛菁璐的日志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整个泄露、爆炸并死里逃生的人,我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由于日志发表后有同学一直在问当时的具体情况,我已尽己所能把我能回忆起的所有东西都写出来了)

   

早上10点多钟,我们经过土岗附近的时候,闻到了一股恶臭。非常像煤气味,车上的女生几乎都捂住了嘴。在工厂门口狭窄的路段上,因为前面的车抛锚,我们的
公交车被迫停在白色建筑区的门口。附近白色的烟雾一开始并不明显,后来却渐渐弥漫了附近大部分的建筑,包括我们的公交车。我们本来想把车窗打开透气,打开
了又迫不得已关上,因为臭味太重。一开始大家以为前面那辆车只是故障,过一会就会开动,所以司机中途有一段时间熄火等待的。我们被烟雾包围了几分钟,但是
能见度还很好。司机看那辆车老是不动,就又发动了一次车。只听车后面“噗”的一声,大家都吓了一跳。我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坐在我附近的一个女生大叫了一
声:“车屁股冒烟了!”司机见状不妙,打开车门让我们下车。那一瞬间求生的本能让所有的人都拥挤在一起,下车速度反而变慢了。我跳下车后,疯狂地往前跑。
这里补充一点,那条我们被堵的小路上,还有不少居民在张望,他们并没有移动
后面有些人跑了两步脱离了烟雾带就不再跑了,而我因为胆子小,一直往前冲。在我冲到前面一个分叉路口的时候,我凭借本能选择了大路。那是一条比较宽阔的马
路,刚绕过路口(那边有一辆面包车,里面有个男的在睡觉)大概十米多,只听背后一身巨响,工厂爆炸了。我身后是一排楼,虽然阻挡了冲击波,但是我还是踉跄
了几下。爆炸后我更疯狂地往前跑。一直在马路上徘徊,因为没有出租车。出租车到这里都掉头回去了。我越来越慌张,在看到马路上一个浑身是血的民工之后,我
彻底崩溃了,眼泪汹涌而出。一边哭一边跑,我只想快点离开这里。我走了四站,走到迈皋桥,在我走路途中稍微意识清醒点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是我终身
无法忘记的。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笔直地冲入云霄。路边全部都是碎玻璃。那里门面房很多,很多居民都站在路上看。我一边走一边哭,路途中还有一个阿姨陪我走
了大概一百米。很感谢她。回家之后,看到网上我坐的那辆公交车,已经烧成了空壳。

    我不管网上说的什么,但是依据我的亲眼所见,那惨烈的情状,绝对不是死亡十几个人,受伤100多个人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在这里非常非常感谢那位大叫一声的女生,还有那个给我们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这是我一生的恩人。

  

我的文笔不好,今天脑子更加不清楚,但是我至少明白,所谓的和谐,如果是建立在虚报死亡人数的基础上,那么我们的政府,根本不配得到人民的拥戴。而健康和
家人的安危,是世界上超越其他任何事物的最宝贵的东西。祝天下每一个好人平安。(校内如果你和谐我会再发的,姐姐我死都经历过了,偶不抖你)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80588662&owner=249324740

Friday, July 23, 2010

老冷:含泪相劝三博士

最近的博士门事件很有娱乐性。但又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论结局如何,都会促进国人对道德和诚信的思考和诉求。对打击中国社会各界的造假行骗之风起到正面的
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神州大地上博士无数,年产博士已跃居世界第一。这没什么稀奇,“咱家老姑奶奶多,表叔就多”。博士虽多,其中最为佼佼者,不过三人而
已。但是,佼佼者易污,尧尧者易折。当此博士门闹剧愈演愈烈之际,这三人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一人已经掉入茅坑,另外两人也身置边缘。从这三人目前的举措
来看,证明了“当局者迷”是条不破之真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特此诚心相劝数语,以期三位博士翻然猛醒,割爱自救。



秋雨大师教导我们,若相劝,必先含泪。不含泪无以示立场,不含泪无以见真诚。所以,我就先去灶间切了几颗洋葱,才回来写了下面这几段话。



1。含泪一劝唐博士



这件事由你而起。你说你现在很烦。我看岂止很烦,愁悔交加亦不为过。不用内窥镜,我也能看出你现在肠子的颜色。“问骏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位太监上青楼”。

楼是上去了。但是被一个姓方的发现你那个玩意儿是个塑料的,上面仅一束野鸡毛而已。很多人说你还是很有能力的,可是,有能力的人还需要弄个塑料玩意儿吗?



你现在该怎么办呢?无非两条路。



一是绝不认输。你可能心存侥幸,认为这是最佳出路,反正已经掉入茅坑了,索性拒不认帐,一路死抗。于是变成了石头,不仅又臭又硬,而且很黄很暴力。这样的
话,全国人民就真不待见你了。



第二条路是承认造假行为,坦诚道歉。我劝你把眼光放远。走这条路。事实上,即便你栽了,还是为民族工商业作出了贡献,以前的贡献已经被你宣讲了无数遍了。

你没说的贡献是这几天才发生的。比如你令卖橡皮的商人们发了一笔。你还断了西太大在中国的生财邪路。虽说你的书也不会再版了,但是收藏升值的潜力增大了。



骏唐博士



千万要想开一点儿。其实,你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也不能全都怪你。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部分地为你买单。这一点已有无数议论,我就不赘述了。只想指出一
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情况。那就是“总裁”一词的英汉翻译。我觉得这个词儿在某种意义上害了你。


“President”在美国可以是奥巴马,也可以是一个小学校长,还可以是一个社区桥牌俱乐部的头头儿。当一家洋人的企业来到了中国开拓市场的时候,也
许派来的负责人仅仅是个副处级干部。但也抗着“President”的头衔儿。翻译过来就是“总裁”。这个词儿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是极有份量的。



曾几何时,全中国人民只知道有一个人堪称总裁,那就是蒋总裁。“总裁手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每当听到这四个字,多少人要轰的一声起立敬礼。现如今来了个

很能“喻”(亦或“娱”)的唐总裁,前面还捎着一串儿“微软”“中国”“荣誉”“终生”“职业”之类的形容词,就难怪人民群众要晕菜了。捧你为皇帝,也就

情有可原了。你也就真以为自己是九五之尊,在忽悠全国人民的同时把自己也忽悠了。我曾看了一眼你的讲演录像,只见你当时口吐莲花,上嘴唇连着天,下嘴唇接
着地,脸在哪儿?没瞧见。



现在,其羊已亡,是补牢的时候了。认了错,道了歉,还是好同志。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要学会认赌服输。赌徒作弊,就是老千,老千回头,就是刘谦。骗子和魔术师的根本区别在于,魔术师向世人坦诚宣告他的把戏是假的,然后再

把全国人民都骗了,然后全国人民还会为你热烈鼓掌,然后你还是成功的。然后你还可以成为青年导师,因为反面教材也是教材,仍然可以大量复制,人手一册。青

年们仍然可以从你那儿学到东西。而且,在将来的讲台上,你又多了个英雄断臂自救的故事,岂不美哉?人有丑闻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他面对丑闻的态度。软下身段
儿来,说几句软话儿,坏不了你的大事。与其硬挺着作茅坑里的石头,不如当一块儿豆腐。会被好心人捞将上来,放在油锅里炸一下,还会招来不少食客。



何去何从,望骏慎思。



2。含泪二劝习博士



习博士殿下,给您请夏安了。



其实我知道您今夏是不安的。外国有个微软,中国有个联想。现在国人由微软的唐博士联想到你习博士了。您那个博士是个什么成色,您自己心里有数,凡在国子监
寒窗苦读过的监生贡生们心里更有数。他们不服啊!现在麻烦来了,您的肠子应该和唐博士的一样颜色了。



与唐骏的动机相比,您对博士的追求令人费解。唐骏当年是一介布衣,搞张联络图来,也许为了将来弄个团长旅长干干。可您当年已经是闽粤总督了,还要那份儿劳

什子做甚?说您是为了学问,打死谁都不会相信。读博士作学问,首先要有作学问的底子和资质,然后要耐得住数年的寂寞。您的工农兵学历和外放大员的身份明确
地告诉世人,您既没有那个底子,更无法耐住寂寞。想捞个清华的博士,您是天不时地不利,只有靠人和。



但遗憾的是,唐博士可以说他的加州理工博士是编辑们吃错了药后奉献的。您习博士却不能说您的文凭是捧臭脚的奴才们主动进贡的。您更无资格说弄这个博士是
“阔小姐开窑子,纯为图个乐儿”。



我想最可能的原因,也许是您自知未学先仕,缺乏底气,急欲在翰林院补个名头。也许您的清华博士真帮您在顶戴花羚上又添上了两羽,毕竟它非野鸡所生。可您始

料未及的是,您后来竟然被钦定为储君。盛名之下,您就当上了如今官场“仕而优则学”大潮中的“带头大哥”。看过天龙八部的都知道,带头大哥不是好当的,带
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永远被良心折磨。



“非翰林不入内阁”,是确有其事的,此乃祖制。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比如习博士太爷爷辈儿的前任,钦差林则徐,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那时的朝廷再腐败,

也不敢在科举上胡来。乡试作假要砍脑壳,殿试作假要腰斩。想直入翰林院,非一甲进士不可。二三甲进士尚需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考才成。相比之下,当今的储
君和大小朝廷命官们,你们在诚信科考这一点上,连大清的同行都不如啊,不汗颜吗!



现在,摆在习博士面前的也是两条路。



一条路是保持沉默,然后责令刑部去把媒体们和谐一下。再让邸报发表一篇“能力是检验学历的唯一标准”的檄文,就算完事儿了。这是您最可能走的路。凡头上插

着野鸡毛的,也都盼望着您走这条路。但是,这条路的后果很严重,要么没有人再敢说自己是博士,要么人人都敢说自己是博士。从此读书无用,造假有理。习博士

您对博士学位的再定义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学习博士第二条路是主动摘掉您的博士帽。并成立独立的评审机构,对衙门里的官员,凡是在职期间取得博士学位者,逐

一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不合格者取消资格。既然朝廷对官员们的财产都嚷嚷着要盘查了。相比之下,审查官员们的学历要比翻出他们藏在各处老鼠洞里的银子容易

的多了。这条路是一条光明大道。我这厢含泪顿首,恳请殿下明察。请还给“博士”这一名称它应有的学术尊严。这不仅是对学问的尊重,也是对诚信的尊重。此举
于国于民,于您的声望,有百利而无一害。



您要知道,对您的继位,很多老百姓是有看法的。百姓们平日里总嫌自己的子女们长大了还依赖父母,买房买车托儿费都要爹娘掏腰包。于是就给子女这一代起了个

名字叫“啃老族”。其实,百姓们心里都明白,中国当今啃老族的带头大哥还是您习博士。您若是没有个老习在后面让您啃着,能从府台道台藩台干得一路青云,直
至皇储吗?



背着两个带头大哥的名声登基。您不觉得心虚吗?显然,当啃老族带头大哥已经是没有法子的事了。但您可以丢弃另一个带头大哥的劣名。您若能整肃“仕而优则
学”的歪风,拔除混在官员们顶戴花羚里的野鸡毛。那您就会给社稷带来一丝清明,给老百姓带来一点儿希望。也会让老百姓用另一只眼睛好好看看您。



当然,您这么折腾的唯一风险,是储君可能当不成了。那又怎样?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听歌舞。您好福气啊,园子都不用去,家里就有位将军级的歌后给您
唱。还不知足吗?



说到将军级的歌后,我就再含泪多一句嘴。您在整肃“仕而优则学”的同时,最好捎带着把尊夫人的中将级军衔也免了吧。舞而优则校,唱而优则将,每多唱几年
“希望的田野上”肩膀上就多一颗星星。这比“仕而优则学”还要来得可笑。虽说封的是“文职”,不一样在糟蹋军饷吗?而且是将军级的。都什么年代了,在媒体
网路及各种娱乐团体和形式如此发达的今天,专职为士兵们加油打气的文工团早没必要了。除非文工团员们还有其他的“任务”。



甭管什么任务,保家卫国金戈铁马是男人们的事儿。前一阵子,朝廷竟派了些能歌善舞的女将军们到台湾献演,美其名曰统一战线。现在黄海那边儿有些火药味,不

妨再派将军们冲着母舰上的美国鬼子高歌一曲,看看能否退敌。过去的朝廷羸弱,打不过人家,就只好送一些王昭君去,祈求和平。现在不是盛世崛起了吗?那就让
女人远离兵戎吧。否则,就真应了昭君这句戏词儿了:“退敌和番都要妾,不知何处用将军?”



习殿下,您登基在即,这第一步可要走好啊!



3。含泪三劝毛博士



毛博士夏安了。



我猜想你若今夏也有所不安,倒未必是博士门闹的,恐怕与你的体重

有关。



与上述两位博士相比,你的博士帽水分最少。好歹你也曾坐了几年的冷板凳。只是你的博士帽戴得有些歪。再配上你那不衫不履的军容,实在是有损我军的光辉形
象。据说你的博士论文和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可是从你每次政协会上暴出的五花八门的提案来看,你实在是有些不着四六,不务正业。我看到的你最

靠谱的提案是建议用毛主席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来指导现代化战争。我不懂军事也不了解你的研究水平如何,但我想朝廷既然给了你兵部的差事,高就军事科学院战

略部副部长,一定是有其用意的。希望你不要四处乱吃,八方题字。枉负了你的博士帽。潜下心来好好地作研究吧,下一次美国鬼子或俄国毛子打进来了,是地道战
管用,还是地雷战好使。就全靠你的研究成果了。



我这里含泪劝你割爱,不是让你扔博士帽。而是希望你扔了那句“我爷爷”的口头禅。



每当看到你张嘴闭嘴地“我爷爷如何如何”,我就心如刀绞。因为,你的拳拳孙子之心,虽然日月可昭,但是毛主席不认你这个孙子之意,也是天地可鉴的。



按理说,平常人家的老爷,听到孙子生出来了,一定是大喜过望,必令家人马上抱上堂来,好生亲抚一番,再合影留念,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你呢?自打你生出来,
一个城里住着,老人家竟一次都不愿见你。如今你竟连一张和老人家的合影都没有。这正常吗?他老人家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呀。



毛孙博士

你妈说你的名字是老人家起的并以此证明老人家是认了你的。谁能证明呢?可有张不是来自“东太大”的白纸黑字?玉凤那里连皇上今儿进了些什么,明儿拉了些什
么都记载的清清楚楚,给皇孙起名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一点儿记录都没有呢?



有人说你妈不敢带你进宫见驾是怕江青的迫害,这就更令人笑掉大牙了。毛主席何许人也,他想认个孙子,看看孙子,江青敢叫板吗?连毛侄远新江青都使劲儿的巴
结,更不要说毛孙了。设想一下,她要是把你笼络住了,毛驾崩后她再令起诸候来,不更省事儿吗?



还有人说主席身体欠佳所以不便见孙子,这也是胡扯。你出生之后,正是老人家频繁接见亚非拉元首的时候。难道老人家宁愿把哈喇子留在马科斯夫人的玉手上,也
不愿亲亲自己孙子那可爱的小胖脸蛋儿吗?



孩子,你醒醒吧。你想要个爷爷,可没人拿你当孙子啊!



话至此处,我的热泪已经在夺眶了。



其实,在毛主席心中,能传承自己的真正后代,仅毛岸英一脉,其他的,统统不认。早在五十年代的庐山会议上,老人家就向全党宣布了:“始作俑者,其无后
乎”。自打那时起,老人家就彻底做了孤家寡人。什么儿子孙子的,一概没有。



毛博士,听我一句劝,俗话说上杆子的不是买卖。既然老人家不认咱,咱就别腆着脸非票上这门亲戚不可。咱们有点儿志气,不当这孙子也罢!



你仍然可以认真研究主席的思想,脱了这层干系,你的研究才会不偏不倚,才会更有些水准,才不会落入子为父隐的窠臼。



。。。



行了,打了这许多字,我也累了。三位博士,好自为之吧。



原载《独立评论》

中宣部失误 最高层内部讲话“走光”

中宣部失误 最高层内部讲话“走光”










2010-07-14 00:29:54   读者评论 110 条



【看中国记者王燕编译报道】据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7月14日(周三)报道,北京一名最高层互联网官员的内部讲话显然因失误被张贴到了一个官方网站上,该讲话详细列举了中共试图“把互联网变成巩固其权力及
发展海外‘软实力’”的秘密战略部署。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王晨4月2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次讲话于5月4日被张贴到了全国人大的网站上,次日被迅速删除。但它
的“出现”被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发现,并把它收进了昨天(7月1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之中:中国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争夺之地(China's Internet:
Staking Digital Ground).




王晨的讲话列出了一长串庞大的的机关与方式,来控制国内舆论,同时“制造一个客观、对我们有利、友好的国际氛围”。王晨说:“这些努力为‘同一思想、巩固
力量、辅助外交斗争及保卫国家利益’提供了强大的公众舆论支持。”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研究中宣体制的专家Anne-Marie Brady
表示:北京政府的目标是要建造自己的网络,让中国与国际互联网脱离,您可以在中国人权的这份报告中看到这一点。




王晨在讲话中说:互联网“已经增强了政府掌控社会的能力”,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颠覆”威胁。“只要我们国家的互联网还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国外‘有害’的信
息就会有渠道出现在国内的互联网上。”




王晨列出了“党”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显著加强了”在海外的信息输出及宣传能力。 他说:“(我们)这些外语渠道已经成为抗衡西方传媒,提升我方软实力
的重要力量。”



中共的“防火长城”屏蔽了绝大多数的海外中文网站及很多海外外文网站,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也要“不辞辛苦地”屏蔽与监控“敏感信息”。



被中国人戏作“五毛”军团的官方监督员、网管及舆论导播员也为政府拉起防线,抵御“敏感内容”。



王晨在讲话中表示:“政府已经在所有层面布置了代理人,通过与宣传部门合作,已经逐渐建立起了引导公众舆论的机制。”

大连输油管线爆炸——那些掩盖的真相





原创:

杜大2010-07-21 00:33  
只看楼主(-1)  

生活
浏览/回复4339/23
  复制分享






      

大孤山半岛,位于大连市开发区的东南,面积约25平方公里。西太平洋石化、凯飞基地等近20个大型化工石化生产、储存、转运项目在此布局。LNG、逸盛大
化、福佳大化等一系列石化加工项目也在这里上马。石油、化工行业的高度集中,使这里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点监测的高风险事故区。大孤山半岛环境风险问题
被列为大连市政府监管的重点。
       [淘股吧]
       
       早
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127个重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排查工作中,辽宁省有18个项目列入重点名单,其中大连占8个项目,而大孤山半岛就
有6个。
       
       这些项目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国家石油储备大连原油基地工程、中国石油大连石油
化工公司新码头工程、大连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港址变更、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0万吨/年加氢裂化及其配套项目等。
       
       在
2006年原环保总局的通报中,此次爆炸发生地的大连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港址变更项目,其环评报告即被批评为“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在
当时的核查中,环保总局曾给出意见:
       
       ——应重新核算原油罐爆炸源强。油罐发生爆炸燃烧伴生的主要污染物为
CO,应估算CO源强,并进行风险后果预测,并对受影响的环境目标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如涉及居民搬迁,应提供具体搬迁方案。针对国家现有的风险
防范与应急预案要求,对现有码头提出相应补救措施,重新核算风险防范措施投资等。
       
       ——尽快核实搬迁范围并落
实对周围居民等敏感保护目标搬迁方案。应就发生风险事故后对现有养殖区的影响,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及按原油最大泄漏量设置围油栏。
       
       这
次在爆炸事件中起火的储油罐,属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这个保税油库当初也有一份厚厚的环评报告。
       
       这
份报告指出,保税油库因输油管线腐蚀破损、误操作等事故均能引起突发性的大量溢油事故,油库火灾、爆炸也将造成大量溢油。
       
       报
告提到,大连原油储备库储备油的来源主要为性质以沙特轻质油为代表的高含硫原油,以及以印尼米纳斯原油为代表的低含硫原油。原油属于易燃易爆品,在储存和
收发油过程中存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会对大气环境造成
严重的影响。油品燃烧、爆炸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与损失的油品量和气象条件有关,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有SO2、CO、NOx、CnHm、烟尘和醛
类等,燃烧产生的高温将造成局部地区的热污染。
       
       以上是某网站的新
闻,下面是大连本地的一位石化职工的家属对本次爆炸事故的叙述:
       
       爆炸的当天晚上7点多钟,老公给我打来电话
说今天晚上够呛能回来了,我说怎么了?他说公司的油罐爆炸了,但是11点多我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发现原来事情真的不像我想的那样,他说市领导已经都去了,估
计大火是没得救了~
       
       
       
       
       
       
       
       
       在
他匆匆挂了电话的时候我觉得事情好像真的严重了,当时心情还算是平静的,于是我给老公的好朋友打了电话让他陪我去看看,谁知道他朋友说路已经封到大窑湾
了,根本进不去!这时候我真的害怕了,又给老公打了电话,我说你能吃上饭么?他说这不是吃饭不吃饭的问题了!现在有3个小罐已经炸了,我说那你啥时回来
啊?他说回不去了!我说为啥啊?他说火势现在根本控制不住,我能隐隐听到他那边对讲机一直在想,老公就匆匆把电话挂断了,我已经忍不住掉眼泪了,但是还是
很冷静的,我发了条短信问他,老公你害怕吗?他没给我回。我估计这时候已经没时间儿女情长了,我不在现场我没办法体会他们当时的紧张气氛。
       
       我
再打电话的时候他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再联系上我老公是早上五点了,我老公来电话了,他说火情其实还是没控制住,我说严重吗?你们现场到底怎么样?他
说两点的时候已经准备放弃了!后来大连周边的消防队已经都到了,火势才控制下来点,但是还不是太乐观
       
       
       姐
姐说旅顺的消防队已经出动了!在这之前老公往婆婆家里打电话让婆婆把所以的窗户都关死因为燃烧的这些烟是有毒的
       
       后
来为了不给他添麻烦我去了婆婆家陪着老人,我们一起看电视才了解了一些情况,下午老公来电话说火情控制住了,但是中央台报道的是已经扑灭了,我问他是扑灭
了吗?老公说没有只是控制住了没扑灭,其实火到现在都没灭只是控制住了很小很小,昨天晚上(7月19日)滴漏又着了,他们又回去了~~这都是后话了老公是
在着火的第3天回来了,着火的第二天我们明显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我说电视里说不要紧没有毒,但是老公说还有没有毒的东西吗?
       
       
       我
说电视里说没有毒的,老公说其实这个油本身就有毒,何况燃烧后!我说那为什么不按事实报道?他说放了添加剂了!老公回家的时候韧带拉伤腿不能动,大脚趾因
为油罐爆炸掉下来的东西砸坏了在油污里泡了一天,他说就差两分钟他就看不到我们了,我说为什么?有那么危险么?他说就在去关个阀门怕油漏到海里,泵房爆炸
了!我说那海里还到处都是油!他说他和他们的一个同事两个人准备去关掉阀门,屋里已经有很多油气了像踩在云彩里,但是因为压力大关不死了,这时候安检部的
一个人告诉他们别关了,放弃快撤吧。他们刚上车开了两分钟后边就爆炸了
       
       我觉得当时一定不知道害怕了,回来我
采访过他,我说你害怕么?他说当时不害怕但是就在两点钟说要放弃的时候害怕了!看着眼前所以的东西一直在不停的着,不停的爆炸,所以人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害
怕了!大家也可能都看报道了,罐区里10万吨的油罐就有20个,有毒气体的罐有18个,最小的是1千吨,最大的5千吨,还有其他的罐,这要爆炸了旁边就是
西太平洋炼油厂,后果不堪设想!我觉得当时的情况不害怕是假的
       
       我老公说这火不是灭,就是控制住了,昨天傍晚
他跟我说怎么还能再着两天!当时在我婆婆家,我带孩子去超市了,我琢磨他脚不好就不叫他去了,后来婆婆打电话说他又走了让我问问他怎么回事婆婆不放心,我
就给他打电话他说又有点复燃有的人不知道他们那里的结果所以他要回去看看
       
       
       再告诉你
个,爆炸的时候我老公在公司卫生间听见爆炸的时候,卫生间的棚振塌了,差点掉下来砸到他我就特别想笑 见过倒霉的没见过这么倒霉的!他说他听到声音的时候
就知道完了,一定是他们那爆炸了!他说要是现在有战争第一个打的地方指定是他们那!
       
       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说
要放弃了,我说放弃是什么意思?他说你说呢?开始他们以为爆了一个10万吨,然后又爆炸了3个小的罐体呢,后来查看完爆炸的只有连着10万吨罐体的管线所
以才没有放弃!有伤~但是有没有亡就不知道了,因为当时阀门爆炸的时候至使海上的小船着火,现在船上有没有人伤亡还不知道,我老公还说还有人逃跑了,但是
下落不明现在,这些都没有报。

       下面是一位亲的回复:
        
       我
以前的家就在油罐那儿,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小时候市内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来游泳.现在全变成了黑色的海洋.
       昨天我们下班的时候那
边的天还是黑的,小时的伙伴很多都在那儿上班,据他们昨天讲,火还在烧,因为有一个油罐没变法灭掉,只能等着它自己燃烧完,而我们的消防队员只能给油罐降
温降温...
       想跟大伙说这场大伙的严重程度,现场象被轰炸了一样,教训很惨重,油罐很密集。
       
       单
位住了些消防官兵,他们很可怜,有的脚都泡烂了,休息的时候衣服都不敢脱,厚厚的不透气.有一个小伙拉肚子(水土不符),脱水了,同事说请假回去吧,那小
伙说"我现在死在这儿也不敢回去呀",.很朴实,我想说,油罐密集,危险码头工厂的密集,危险无处不在,这么危险的地方,要想进去却并不是很难,所以,这
个危险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是太可以避免的,爆的管道是新管道,相关的再不能说了,会合协掉了.只希望上面的人把我们这些处在危险之中不能离开我们家园的人
当人看,把我们的生命当生命.不要再让这些为了GDP,为了政绩....再让这些可爱的官兵给他们"擦屁股".
       
       
       下
面还有两个回复:
       
       
       今天晚报的头条就是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6.6%,第二条是《确
保最短时间内打赢海上清污攻坚战》。而且今日空气质量竟然是“优
       
       昨晚看大连天气预报后面专门加了空气质量报
告,竟然都是优,连开发区都是优,就周水子是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那么昧良心报!气愤!
       我在保税区上班,昨天一天下来头昏脑胀,
晚上回家就倒床上了,空气质量优能这样吗?
       
       一位亲临现场的人的讲述:
       
       我
的同事在19点30分接到本港务局要派大斗子司机去到现场灭火。去了三位同事亲临火海边。次日上午10点回来后都无语了。剩余的在岗位留守。大家都非常怕
啊 。都知道周边是什么环境。现场大火有50米高。我们现场作业的船舶业离开码头了。人员却没有接到紧急疏散通知。只是告知做好相关准备。
       
       
       单
位东面事10万吨和30万吨原油,依次排开的是 中国石油天然气码头   ,矿石码头。 福佳大化px码头。西太平洋石油化工。这些单位直线相连就是大约
就是1.5公里多说了。如果新港当夜油罐爆炸那么会是什么结果。 真是天佑新港啊。天佑大连。
       
       
       今
天上午最好的消息是单位做饭的水已经取消海水淡化水了。该用大桶水了。熊熊燃烧的900毫米管线发生爆炸,引发的另一条700毫米管线发生大火,900毫
米管线又引起连接的10万立方米储油罐103号罐燃烧,火势最高时能达到十层楼高。新港油罐储存码头自行维护的4条6.3千伏线路故障停电,关闭阀门只能
人工控制。103号罐输油管线阀门由于高温已经变形,无法关闭,储油罐的原油不断回流到管线当中。火焰距离大连港南海罐区的油罐不到20米,形势万分危
急。是工人们冒着高温、有毒气体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大连港油品码头职工于17日2时成功手动关闭了南海罐区12个储罐的罐根阀门。
       
       
        
       真
的不愿意说了。那天有的职工已经通知家里人了并且安排好了后事。
       
       昨天新闻说环保局指出目前油污最严重的地区
是大孤山南面。也就是矿石码头和福佳大化的地方。
       
       而新闻记者乘船去看的地方仅仅是大窑湾港区。也就是30万
吨原油基地。
       
       据说花每条船1500元雇佣了上百的渔船。用他们在海面污染轻的地方投放吸油粘。 
       
       一
位亲的回复:
        
       
       今天(7月20日)下来的政策,爆炸地点及其周边码头,禁止拍照拍
摄,封锁所有消息。
       
       另,中午十一点左右,国家某个大干部来了,坐的是防弹车,浩浩荡荡的
       
       12:38 刚
才跟老公通电话,说是又有烟冒出来了,难道又着了?
       
       原来我们一直与炸弹为邻,空气中四处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不少人家只能关着窗,晾晒的衣服和家里已经粘上了黑色的油点。。。头晕、嗓子疼,谁为我们普通百姓的遭遇买单?兴许我们只能庆幸吧!
       
       这
次事故,大家刚开始只听到此起彼伏的消防车的警鸣声,却看不到任何有关报道。。大连本地的媒体全都选择了失语。。。直到看了中央台的新闻才明白怎么回事?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想捂着,直到再也捂不住了。。。
看看那些整日奋战在大火前沿的消防官兵们和石化的职工,那一身的油腻和疲惫,由衷的象
他们致敬!

虚拟访谈保罗:“我并不担心有人会揭发我造假”


2010年07月15日 13:50南方周末 】 【打印共有评论15





据说,中国楼价是难住章鱼帝
的少数几个预测之一。 (CFP/图)



■虚拟访谈


章鱼帝保罗很忙,几百家媒体要采访他,以至于它要专门雇用一家公关公司来应付。可是无论记者问什么,公关公司永远只有两句话,要么“保罗很累了,需
要多休息”,要么“无可奉告”。


保罗最终还是跟本报记者手舞足蹈地聊了20分钟。他其实很淡定,手舞足蹈是因为他说话本报记者听不懂。当然他手舞足蹈本报记者也看不懂,所以它的回
答都是本报记者猜的。


南方周末:见到活着的您真高兴。有人说,在预测下届世界杯冠军时,您面前出现了中国国旗,于是您自杀了。


保罗:谣言止于智者。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有目共睹。而且你们地大物博,又特别喜欢吃烤鱿
鱼,我爱这个国家!


南方周末:说到世界杯,您能预测一下中国足球的前景吗?


保罗:下一个问题,谢谢。


南方周末:好吧,很多中国人都托我问问您,中国的股市半年内能翻回3000点吗?


保罗:下一个问题。


南方周末:那中国的房价……?


保罗:好吧,既然你坚持。或许我说涨是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吧!不过,据我所知,房价应当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供不应
求就涨价,供过于求就跌,为什么你会想我猜房价呢?


南方周末:作为神,保罗,您会有很大压力吗?


保罗:这个神,不是我自己想当的,是全世界球迷选我当的。我不能辜负全世界球迷的期望,对不对?至于压力也不
会,毕竟我鱼到晚年,无所谓了。而且我从来没有骗过人,我并不担心会有人来揭发我造假。


南方周末:您最喜欢的颜色是?很多您的粉丝都想知道。


保罗:很多人都说我是喜欢红色才选择了西班牙,还说因为虾都是红色的,那岂不是说谁管饭我就跟谁走?你们以为全
世界吃的虾都是红色的,其实你见过煮熟的红壳虾在海里游吗?我吃的虾都是青壳的。


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颜色,还是大海的深蓝,那是自由的颜色。


南方周末:听上去您经常做哲学的思考。


保罗:是啊,你们国家的一个什么子说过嘛,“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我一不输出恐怖主义,二不输出
意识形态,为什么总有些外国人想要煮了我呢?


南方周末:请您给我们预测,2012年人类会毁灭吗?


保罗:前些日子似乎有一个什么总统也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反问他,如果会毁灭,他能不能也带我上那个诺亚方舟,他说“一定啊”,因为还要我帮他预测他
能不能连任下届总统。我说,你的老百姓都死光啦,你还想着选总统?他就没话说了。我也是替你们着急啊,太简单!太天真!


南方周末:能跟我们讲讲您的感情生活吗?大家都总是看到您一个人在镜头前。


保罗:可是你们那么多狗仔,24小时直播我的一举一动,当明星容易吗?当神就没有隐私了吗?你们还不停地拍我的
裸照…… 借这个机会我要告诫一些媒体,新闻自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自由不是没有限度的。


南方周末:有人托我问您,如果把您煮了,是清蒸好,还是红烧好?


保罗:你是哪家媒体的?


南方周末:其实您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谈谈您的感想吧?


保罗:先感谢我的祖国大不列颠,她的海水养育了我,我永远是祖国人民的章鱼。另外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用自己的生
命,换来我的生命。


南方周末:据说,还有新加坡的鹦鹉、非洲的猩猩等等动物,都在预测世界杯,但是只有您100%猜对了。对那些您
昔日的竞争对手,您想说些什么?


保罗:我老了,但是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可以猜嘛:下一轮经济危机什么时候来,气温明年升几
度,LadyGaGa什么时候结婚,博尔特能突破百米5秒吗,还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你们人类,不是吗?我们什么时候能登上彩虹?什么时候能摒弃战火?为什么
你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却被强拆?这个世界会好吗?


那么,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南方周末:我太荣幸了!


保罗:我就想问问你,你们中国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股市就是楼市?你们还能想点儿别的吗?


南方周末:……


(本文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黄继光堵枪眼

黄继光堵枪眼
一、让我们“善搞”黄继光事迹。

本文对“黄继光堵枪眼”事件进行查证剖析,力求剥去伪装,还历史真相。本文决不属于“恶搞”。要说“搞”,只能算“善搞”。求真与尽善是一致的。还原历史真相,无论对于受骗的民众还是被利用的黄继光本人来说,均属善举。

本人在近几年里不断思考过“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真伪。见到一些资料也随手存下来阅读对照。越读越发现这个故事破绽很多,作假嫌疑很重。开始时,本人曾觉得自己的怀疑或许有错。毕竟这个故事如雷贯耳地教育了我们几代中国人,其“神圣”地位在心目中相当牢固。即使到了后来本人已经确信该故事为假时,也还觉得这看法只能属于自己,说给别人听时不易被接受。那么多人从幼年起就敬仰的英雄竟是个骗局,这对多数中国人来讲无疑是很残酷的嘲弄。要人们接受下来又谈何容易?

近来多次在国内论坛上见到网民对“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议论。众多网民的态度让本人感到意外。每当有人提起这类话题,比如“堵枪眼在军事上是否有意义?”的时候,跟帖总是十分踊跃。其中多半为质疑其真实性的帖子。神圣了几十年的“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现在几乎处处遭到网民的非议。这类话题引起的“颠覆性”评论如此之多,总是迫使版主在很短的时间里删帖锁题强行中止讨论。见此现象本人深受鼓舞:原来新一代中国人早已不愿继续忍受中共的愚民把戏了。这真是天理昭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拙劣炮制的革命英雄事迹只能愚弄贫乏自卑的思想。

要看出“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其实很简单。多找几篇中共出版的黄继光故事来读一读就行了。看过几篇后,你也会为中共作假时的“粗放”态度感到吃惊。你很难想象正常国家的政府胆敢如此马虎潦草地蒙骗大众。他们明摆着以“老子就不怕你看穿”的态度编造“黄继光堵枪眼”故事。这个故事粗暴侵犯人类基本常识,经不起哪怕是最轻微的推敲,在一般国家里早被揭得无地自容了。

“黄继光堵枪眼”故事蒙骗十几亿人,延续半个世纪以上,属于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政治欺诈丑闻之一。由于它曾经非常辉煌成功,令它败露后的结局特别惨重。以欺骗愚民混日子的***,洋洋得意收获愚民之利长达几十年,现在终于开始品尝骗局破败遭人讥笑唾骂之苦了。

下面我对“黄继光堵枪眼”进行分析。文中所依据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出版物。读者可自行查阅对照。欢迎读者指出疏漏错误之处,也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看法。开始之前,让我先引入一个简短的美军士兵堵枪眼的事迹。我认为阅读外军的事迹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辨识能力。美国《纽约日报》1952年11月21日发表了题为“牛比洛索夫震撼中国人”的报道: F连攻至三角山前,遇到了中国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连长问:‘谁去干掉它?’年青的牛比洛索夫答道:‘我去!’。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牛比摇晃了一下,又向前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牛比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枪眼。后面的士兵见状即发起冲锋。但敌人的另外两挺机枪又开火了。在这紧急时刻,牛比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牛比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连长带着深厚的感情连声地说:‘牛比,我们为你骄傲啊!’”

难以置信吧?这牛B洛索夫故事是我现编的。我知道稍有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毛病。我用这个假故事来调出读者的挑剔目光。当人们审视外军或敌军事迹时,挑剔的目光会比较敏锐。而我要的就是这敏锐。好,请保持敏锐。我这就从美国“牛B”转入中国“马T”。

二、英雄缘起假新闻

新华社朝鲜前线二十日电

本社前线通讯员报道:在战火纷飞的上甘岭附近的山岭上,出现了一位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通讯员黄继光。他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伟大的战士。

在一次反击战中,我军的冲锋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敌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指挥员对突击队员们说:“谁去干掉它?”一个年青的通讯员黄继光答道:“我去!”黄继光知道祖国人民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他满怀信心地向战友们说:“告诉祖国人民慰问团,听我胜利的消息吧!”接着他又说了一声:“同志们准备冲!”便提着手雷向前冲去。敌人的机枪扫射得十分猛烈,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后面的战友们只见他摇晃了一下,又向着敌人地堡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了黄继光的身体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并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敌人的枪眼。接着,他的战友们便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的火力点上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黄继光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黄继光的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一个指挥员带着深厚的感情连声地说道:“马特洛索夫,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以上就是“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首版。载于195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读者可看出,前面那个美国牛比洛索夫故事,实际取材于此。各位若无法相信那美国牛B的话,自然也吞不下这中国马T。这故事假得让人无法辩护。作者硬要让黄继光的功夫超人类:枪弹穿身而过并无大碍。连中数弹才不过“摇晃了一下”。再往下功夫更绝:堵住连续发射的机枪口竟如同足球队员胸部停球一样轻松。边堵着枪眼还能边忙里偷闲地观察敌情。及时发现敌人阴谋立刻采取措施把它解决掉。先前故意保留手雷而用肉身堵枪眼,更显英雄深谋远虑,早料准了阶级斗争新动向。连串超人神功太精彩,激励学龄前儿童没问题。只可惜成人不宜。

在正常国家里,军队爆出全国性假新闻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可以从美军“拯救大兵林奇”事件被美国媒体抽丝剥茧无情讨伐的过程看出其后果的严重性。设想当年在朝作战的美八军胆敢通过美国大报吹出牛B洛索夫故事的话,美国各界也同样饶不了美军。当局不但不要指望在全美出现“各条战线学习牛B洛索夫的热潮”,更要准备应付各界讨伐的声浪。人们可能怀疑美军指挥参谋机构里存在滥用毒品和酒精的情况。军方不得不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国会和其他方面也可能展开对美军当局进行调查。最后总要搞到造假的军方信誉扫地,说不定还有将领丢官的结局。想往美国人眼里揉沙子,可没有那么容易。

然而,往中国大陆几亿人的眼里揉沙子,却可能是世间最容易的事。解放军、志愿军在中国是豁免批评的。没有哪家中国媒体胆敢在这支中共党卫军的“太岁”头上动土。当年的中国人甚至在私下议论政治都不安全,哪里还能公开发表批驳党军的宣传的文章?解放军造出什么英雄,全国人民就老老实实地学什么。头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那样明显,全国媒体上却没有一句批评质疑的言论。实际上各报刊仍在继续加油宣传该假新闻。《人民日报》在其后一个月中至少两次重提提起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一挺敌人的机枪,并且用手雷消灭了另外两挺机枪”的说法。

三、频频升起的“马特洛索夫”卫星。

新华社滥造而出的首版“黄继光堵枪眼”,多少反映出当年***政权急迫征用资源以支撑战争的现实。当年朝鲜战场大量消耗着中朝两国青年的生命。为了维持这场战争,***政权不但依靠权力量强行征集兵员,也把愚弄百姓的宣传机器开至最高速,把鼓吹舍命献身英雄的宣传推向高潮。虽然人造卫星是1958年后才有的事物,但是***们“放卫星”的精神远早于它。编造和宣扬“马特洛索夫”式英雄也是一种“争放卫星”的局面。

那年代中朝两国的各行业都全面学习苏联,国内英模也设法和苏联英雄挂钩。赵一曼曾被称为“中国的丹娘”;刘胡兰是“中国的卓娅”;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当局给中国工人树立的榜样是一个叫做“斯达哈诺夫”的苏联师傅;还向中国农民介绍了一个叫做“白尔西叶夫”的苏联增产能手。志愿军各部也“归口”地学习苏联英模。飞行员们学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步兵们则以马特洛索夫为榜样。马特洛索夫是苏联1948年拍摄的一部故事影片里的主角。他的事迹就是肉身堵枪眼。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四、野蛮用兵

“抗美援朝,小命难逃;保家卫国,我不得活。”

——引自前志愿军180师高文俊先生所著《韩战忆往》

张蕴钰“重申”彭德怀批评,要求制止“使用兵力过多,伤亡过大”的倾向,并非无的放矢。志愿军这次战斗中出奇的惨重伤亡与各级指挥官野蛮用兵直接相关。志愿军当局一贯使用“人海战术”去与联军拼消耗。固然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但对于基层负责送命的炮灰们来说,无一例外是悲惨绝望的经历。中共官方总是编造志愿军士兵士气如何高昂、人人愿意送死,如何因为没能得到参战机会而“闹情绪”等等虚假故事。但朝鲜战场上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如此。“抗美援朝,小命难逃;保家卫国,我不得活”等私下流传的顺口溜才是广大志愿军士兵们心境的真实写照。少数官兵侥幸免死被联军俘虏,有机会向世人透露出惨烈的战斗真相。而归国的志愿军士兵,在公开场合下都按照官方的口径说话,只有在某些私下场合才敢道出一些真情。读者如果有机会私下和朝鲜战争归来者深入交谈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朝鲜战争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这些老人在谈及人命不如灰土、大批活生生青年瞬间变成血肉模糊的尸块的惨景时往往伤感不能自制。

10月19日,王近山威胁要让秦基伟“回去放羊”,秦基伟威胁崔建功“别回来见我”之后。这个压力链并没有到此为止。据在战斗中被俘的志愿军官兵向美军说,上级命令他们“战斗到死”。这种明确命令士兵打到死的做法,即使在以运用人海战术而著称的志愿军中也是罕见的。在解放军方面的资料中,也记载当时十五军提出“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口号。***组织在执行指示时,向来有层层加码的习惯。十五军发出这种号召,实际上给下面各级野蛮用兵开放了绿灯。张蕴钰事后装模作样地“重申”彭德怀的指示,把自己打扮得好像事先不知会发生这种后果似的。这是完全不诚实的。解放军使用人海战术是一贯的,越往上级越敢于浪费人命,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已有资料披露当年志愿军伤亡惨烈兵力紧张时大量使用新兵作战的情况。叶雨蒙的书中引用一位前志愿军指导员的话说:“实说吧,能搞清楚各种炮弹、子弹声音而又能活下来的人不多;在上甘岭,好多新兵糊里糊涂就送了命 ...”。

岂止用新兵,火线上打到没有兵的时候,指挥官们急了眼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运送弹药和抬担架的民工也逼上火线。这些民工连保护自己的起码知识都不足,上火线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只有极少数命大者侥幸被联军俘虏。联军俘虏营中的中国战俘,小的只有十五、六岁,老的可达六、七十。一些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俘的民工。这些运输民工没有经过起码的军事训练,而且本来就是因为身体年龄不适合战斗才留在运输队伍中的农民。他们突然被赶到火线上去怎能打仗?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于1953年1月10日给志司及军委写过《上甘岭地区情况及对作战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文,文中指出:“在伤亡上,运输弹药人员与战斗伤亡为三比二”。可见战斗部队不但没有为运输弹药人员提供必需掩护,反而把他们当成战斗人员来使用。这是多野蛮的做法?

有些文章吹捧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说他曾发出“剩下一个营,我去当营长;剩下一个连,我去当连长”类豪言壮语。事实证明全是鬼话。当晚美军与志愿军对峙的是美7师17团3营,该营营长斯皮尔曼(Spellman)一直在山头上指挥作战。而志愿军方面进攻的兵力达到团级。查遍志愿军方面的文献资料却不见任何营级以上首长和进攻部队一起前进。在火线上指挥的全是连长指导员或者班排长。即便到黎明时分进攻受阻、眼看无法完成任务的紧急时刻,135团派到火线上去督战的也只是一个“营参谋长”而已。可见这些志愿军指挥官言辞漂亮而行动畏缩,只会躲在后方防空洞里催命督战。说白了,都是些让士兵和民工去死而自己得“战功”的懦夫胆小鬼。

据张嵩山书中所透露的情况,20日凌晨,当部队伤亡惨重,战斗进行到“再也无力推进”的时候,黄继光随营参谋长张广生来到前沿。张广生了解情况后向师部请示。得到的却是师长崔建功的严厉的催战命令:“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零号阵地!执行吧。”虽然张嵩山没说张广生当时请示了什么,但从下文崔建功的语气来看,他很可能请示撤出战斗。但遭到师长严厉拒绝。

依照当时情况,四十五师本应及时将部队撤出战斗。因为那时志愿军进攻部队严重伤亡,而美军却已获得多次兵力增援。双方兵力一减一增,使得美军单在数量上也不输给进攻的志愿军部队了。曾因双方近距离混战而一度中断的美军火炮支援此时也已经恢复。并且由于134团进攻主峰力量微弱未能给美军造成威胁,美军还把用于支援主峰的炮火也转向压制135团进攻的这一路。这种对局下,志愿军进攻部队已无力寸进,僵持只会徒增伤亡。此时若将部队后撤,不但保护了有生力量,还能够巩固已经占领的5号阵地。而若不及时撤离,天亮后美军的炮火将更加猛烈准确。志愿军进攻部队暴露在敌人优势火力下必遭严重杀伤。但是师长崔建功为了能向上级交代,为了给五圣山上观战的“祖国代表”一个“捷报”,不顾士兵死活强硬命令部队继续攻击。严命之下,张广生只能加强督战。实际上张广生此刻能做到的仅仅是不许部队后撤,继续与美军对峙而已。这就为部队在天亮后惨遭美军炮火屠杀创造了条件。这支部队根本就是被上级严令挺在阵地上挨炮轰。天色越亮,部队伤亡越重。快6点时,美军观察到志愿军部队中有人开始偷偷逃脱(美军称做“bug out”)。营长斯皮尔曼判定志愿军部队难以支撑行将溃退,便通知后方炮火转移去封锁志愿军的退路。此招一出,锁定了这支进攻部队遭大屠杀的命运。没过多久,志愿军部队再也无法坚持,个别动摇退缩演变成全面的溃逃。斯皮尔曼毫不放松,紧急催促炮兵“把所有家当全拿出来,统统砸向Pike's Peak。”(“Hit Pike's Peak with everything we have.”)。志愿军部队就这样在敌人密集炮火的狂轰之下仓惶退向六号高地。其伤亡之惨不难想象。秦基伟崔建功们用兵残忍无理,与谋杀战友罪行无异。

了解朝鲜战争情况的人都知道,美军步兵的主要优势就是空炮协同好,后方支援炮火快而且准。中朝军队的主要伤亡是由美军空炮火力所致。志愿军通常选择夜间发起进攻,原因之一就是夜间观察不良可以限制美军空炮火力的发挥。但这次战斗比较反常。志愿军当局一改夜间出击的惯例,在黄昏17点30分发动攻击。这时离当地日落尚有一个多小时。能见度很好。志愿军当局应当知道,天色还很亮就发动进攻,部队会遭到美军炮火的大量杀伤。但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似乎从军事上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我们知道他们事先把“祖国慰问团”成员请上五圣山观看战斗实况。是否为了让在五圣山上观战的“祖国代表”们能看得清楚些而提前开打?现在尚不能肯定是这个原因。如果是的话,更说明志愿军当局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不惜把战士生命当儿戏。

五、黄继光留下了几具尸体?

从目前所得到的资料看,黄继光至少留下了三具尸体。

第一具,是四十五师新闻干事刘云魁以及战士贾汝功看到的。时间是1952年10月20日上午。根据《最先报道黄继光的新闻干事刘云魁》一文介绍,刘在六连的坑道里见到了黄继光遗体。文中说,“刘云魁走进六连坑道,在他迈进坑道的刹那间,他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六连原来的百十号人现如今不足30人!地上躺着的,靠着坑道壁头缠绷带的,断腿断臂的。坑道内,在那跳动着的微弱淡黄色的灯光下,放着黄继光的遗体。人们脸上的表情像冻结了一般,谁也不说一句话”。“当天晚上,刘云魁没有返回师部。他和六连的官兵们整整守了黄继光和其他烈士的遗体一夜。在那个不眠之夜,六连的官兵再次回忆起黄继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又据《辽沈晚报》2000年9月的一篇报道说,原四十五师135团高射机枪连9班的战士贾汝功也于20日见到两名战士轮流将黄继光遗体背下阵地。

第二具,是四十五师卫生员王清珍与其他几个卫生员从山上搬回来的。时间在黄继光阵亡后三、四天,地点在四十五师收容所。据《王清珍回忆黄继光烈士牺牲前后》一文,王清珍告诉记者说:“因为战斗非常激烈,上去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好上去的,运一个尸体下来也不是那么好运的,同样都要付出九死一生的代价,仅19日夜里到20日凌晨,我们四十五师就伤亡3000多人,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残酷!所以,黄继光牺牲以后,大约过了三四天瞅住战斗中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和我,还有三个我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僵硬得像刚从冷冻库里搬出来的一样,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就像这样(讲到这儿,王清珍站了起来,张开双腿举起双手做给我看)。听说把黄继光的遗体抢下来了,有个我不认识的人跑了过来,说是要给黄继光的遗体拍张相片,于是我们几个人呼啦地一下就把黄继光僵硬的遗体竖立了起来,让那个人拍照。”

第三具尸体的情况是四十五师另一名卫生员官义芝的日记提供的。时间在黄继光阵亡后82天,地点也在四十五师收容所。2000年9月19日《生活时报》刊登记者姚雪痕的《黄继光身后留下照片疑案》的文章。该文报道前四十五师指挥所秘书谢万丁公开了几张收殓黄继光尸体的照片。记者采访了谢万丁以及参与收殓的官义芝。报道说:

官义芝非常肯定地记得当时收殓遗体时的情形。她说,黄继光是10月19日牺牲的,而尸体70多天后才被发现,当黄继光的尸体被运到收容所时,营长在外面喊:“快来看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啊!”马特洛索夫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以胸膛堵住德军地堡枪口的一位英雄,新华社在1952年11月20日发回国内的一篇文章中就称黄继光为“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听到营长喊,官义芝就赶紧跑到外面去看这位英雄,她说:“黄继光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看上去还有点孩子气。”

遗体被送来后不久,就来了一位摄影师为遗体拍照。据官义芝回忆,当时他们拍了好多照片,有趴着的、站着的、穿军装的和装进棺木的。其中让遗体站起来拍的那几张,还是由她、何成君和几位男卫生员扶起来拍的。对于“护士为黄继光烈士穿衣”的那张照片,她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当时收殓遗体的还有好几个人,所以照片中的人是不是她自己,官义芝不能确定。为了帮助人们确定这些照片的真假,官义芝还提供了1953年1月10日所写的日记:

 饭后,准备换药,刚洗好手,护士长叫去照相,让穿着隔离衣、口罩,和英雄黄继光摄影。当叫着我的时候,自己确真感到无尚光荣,不是功臣,也不是模范的我,竟能得到和功臣、和英雄摄影,这是很荣耀的。铺满白雪的山上搁着几个装英雄的棺材,一会儿,担架班同志,从棺材里搬出一个烈士来,这是一个小孩儿,年纪不到二十的少年,他,上甘岭战斗出名的烈士、二级杀敌英雄--中国的马驼罗索夫。”

此外,《辽沈晚报》还报道原四十五师后勤卫生科手术组护士陈德林的回忆说,她在1953年1月4日见到黄继光遗体时,遗体穿着新的整齐的军装,衣服里面还写有“黄继光”字样,还挂有手电筒、水壶等用具。陈德林见到的这具与上述三具在时间上不一样,而且是一具收敛整理完毕的尸体。似乎可以算第四具。但她说的1月4日来自记忆,可能有误差。这个日期和官义芝日记记述的那一具日期上很接近。有可能是同一具。一个人死后有三具尸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原因当然是第一具尸体弄错了,不是黄继光本人,因此只好到战场上再去找。但稍经分析就可排除这个原因。

第一具尸体是不是黄继光本人?我们有很充分的理由回答说“是”。

1刘云魁本人认识黄继光。且不是一般地照过面,还有具体的个人交往。刘云魁回忆说黄每次到师部送信时都帮助刘云魁打扫房间整理东西。黄继光文化低,有时还向刘请教字词的写法和用法等。熟悉到这程度时,刘云魁认出黄继光不会有困难。刘在六连坑道里见到了黄继光遗体后还在里面呆了近一天一夜。陪伴这么长的时间,刘云魁有充分的时间辨认,没有犯错误的条件。

2且黄继光生前连长和二十多战友也在场,怎么可能都认错?

3志愿军四十五师必须在报道黄继光“烈士”事迹前确认黄继光的阵亡。这一点很重要。报道一个英模,必须防止各种意外错误。那天晚上的战斗非常激烈混乱。黄继光有可能被俘、失踪或者负伤被送往后方等等。如果不确认黄继光阵亡就发表“烈士事迹”的报道,一旦黄继光再度“复活”,场面就尴尬了。特别是万一他出现在敌人俘虏营里的话,更是严重的政治事故。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因此,只有亲眼认定黄继光的死亡后,刘云魁才敢写出“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报道,写出来后四十五师也才敢报出去。刘云魁从六连坑道返回师部后立即写报道,说明他已确认了黄的遗体。身为专业摄影记者的刘云魁,应该还拍了照片并带回师部汇报。但他后来否认拍过黄继光遗体照片,这点很不合理。也相当可疑。

确定第一具尸体是黄继光本人后,则其他两具只能是假的“黄继光”。收殓第二具和第三具尸体的当事人是师部医疗队的卫生员。她们与生前黄继光打交道的机会极小,没有能力证实尸体是否为黄继光本人。上级说那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从官义芝日记记述看,正是因为营长说那是“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她才知道那是英雄。才开始端详他的容貌。第三具尸体最具假的性质。黄继光于10月20日阵亡,那时该地区气温尚在零度以上,且经常下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暴露在野外的尸体容易腐烂。据韩军的战场日志,上甘岭地区到11月10日左右气温才降到零度以下。即使在零度以下尸体仍有一定程度的分解。经过80多天后,尸体表面应当已有部分组织溶解脱落。不可能让官义芝还看得出“这是一个小孩儿,年纪不到二十的少年”。官义芝所见到的,应该是一个新近阵亡的志愿军士兵的尸体。

因此,志愿军四十五师当局寻找第二具第三具尸体的活动,不可能是因为第一具搞错,而是出于其他的动机。显然他们在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名堂。他们为什么要寻找假“黄继光”尸体?从上面两位卫生员提供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了照相。这两具尸体都有专人前来拍照,而且还要卫生员们把尸体扶立起来拍。可见四十五师当局需要提供“黄继光”尸体的详尽照片。但拍照为什么不用真正黄继光的遗体?为什么要费很大的劲去找“替身”来拍?这肯定是原身不合格,才只好用替身。这说明黄继光并非因“堵枪眼”而阵亡。他的遗体缺乏“马特洛索夫”特征。无法与所宣传事迹相匹配。即使当初师部专业摄影记者刘云魁拍过遗体照片,也不能用。四十五师当局别无选择,只能加紧寻找,希望找到“合格”的尸体。从王清珍描绘的情况看,“合格”的尸体具有胸部严重创伤的特征,同时双手伸展,能够被解释成“堵枪眼”的姿势。在平常情况下,要找到“合格”尸体谈何容易?而他们竟找到了两具。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志愿军在上甘岭的伤亡异常惨烈。以至于能够提供“品种齐全”的尸源满足四十五师当局的特殊需要。这种现实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愿军司令部本来授予黄继光“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直到1953年4月这个称号才被撤销,改授“特级战斗英雄”。有可能是志司在审批“特级英雄”时要求提供进一步详细资料,导致四十五师不得不持续地寻找“合格”的尸体来充数。这种持续在战场上寻找“合格”的假“黄继光遗体”的活动,有力地证明志愿军四十五师先捏造了“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然后再设法补上与“堵枪眼”相匹配的“烈士遗体”。这就是一人阵亡却留下三具尸体的原因。志愿军四十五师在黄继光一事上作弊,此处再添一证。

六、新华社的“地堡”照片

地堡是否存在过?如果黄继光堵了半天枪眼而现场竟没有相应的地堡,这玩笑就开太大了。而现有的资料恰恰表明,现场不存在可供“黄继光堵枪眼”的地堡的可能性非常大。先让我们看看新华社于2000年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时发布的这幅照片。

原照片说明:“守卫上甘岭阵地的志愿军部队撤离之前,在黄继光烈士牺牲的地堡前向烈士英灵告别。”



新华社说照片中那几个人是站在“地堡前”的。那么照片中插着木牌的土堆就是该地堡了。先试问一下各位读者:不挑明的话,您能看这是一个“地堡”吗?

1一个深坑加一个实心土堆等于“地堡”?

该“地堡”塌落的一侧陷入地下,完全是个坑洞。与“地堡”格格不入。从女兵站立位置下方依然被土层压住的一根圆木来看,这部分“地堡”顶部比地面还低。顶棚这样低的工事,肯定不是地堡。如果说右边隆起的部分才是地堡,那它又为何要建在大坑上?这种“坑堡”或者“井堡”如何使用?里面有梯子吗?再细看那隆起的那一堆,并没有枪眼外露,越看越像个实心土堆。这就不对头了。按照“各方仔细核查”版,该地堡是个“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这样说来该地堡上应有七个枪眼。按理说地堡上这么多枪眼,拍照片时想避开它们都不可能。但照片里的那堆东西上实墩墩地连一个枪眼也看不到。土堆平缓扁斜,不见为构筑枪眼而形成的立面。

“黄继光堵枪眼”,而这个“地堡”没枪眼,黄继光要堵什么?

2尺寸太小。

“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这需要七个射手操作。如果还有指挥官以及副射手,就更多了。这地堡必须做得足够大。但照片上的那一堆叫做“地堡”的东西明显偏小。照片上默哀的有八、九个人。看看他们前面那个和普通坟包差不多大小的“地堡”,能把他们都装进去吗?装到下面那个坑里去或许可以。但从那坑里该怎样操纵轻重机枪对外“凶猛地扫射”?

3照片取景角度不寻常。

读者容易发现这幅照片取景十分别扭:相机位置基本与人的脚部持平。为什么这样拍?显然有特殊原因。我们知道,仰拍会造成景物高大的效果。这反过来说明摄影者觉得这个“地堡”不够高。才要借降低相机位置去提高它的画面高度。做这个手脚本身就反映了作者不踏实的心态。如果地堡货真价实的话,堂堂正正对着它拍几张照片有何难?何必几乎是趴在地上向上拍?不用多说,这个“地堡”很不地道。连摄影者自己看着都觉得不象话。如果从正常高度拍照的话,它会是什么样?我想人们看了后会不遐思索地说:“黄继光烈士墓”。

4松土构成“坚固”地堡?

“地堡”上插着一块“黄继光烈士永垂不朽”的牌子。牌子那样容易插进去,说明“地堡”表面是松土。这与不但与“坚固火力点”的说法相矛盾,更要紧的是它严重不合格,让黄继光堵不成枪眼。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黄继光堵上去时的情景:当两挺机枪射击黄继光胸膛时,每颗子弹的枪口动能在2000焦耳以上。这么大的能量,哪怕只有十分之一释放在他身上,也要把他向后猛推出几十公分。而连发打击让黄继光更难招架。如果没有很大力量拉住的话,黄继光会止不住地向后翻仰,前功尽弃。对此难点,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提出了黄继光“紧紧抓住麻袋”以固定身体的说法。人能否边遭枪击边“紧紧抓住”东西,我很怀疑。姑且当作能够接受下来吧。但这至少要求美军在建造地堡时于枪眼周围适当地方留出可供“紧紧抓住”的部位。否则当黄继光挣扎着爬到地堡前时,一看枪眼周围光溜溜没法抓,岂不郁闷?但这幅“地堡”照片证明如此细心周到的“美军”并不存在。那上面并无“麻袋”,只有一堆松土。这样的“地堡”让黄继光无处抓握,叫他怎么堵?而且万福来声称该地堡由“装着石块的麻袋”建成的。如果他说的是真话,那么连那个牌子也插不上去。显然拍照片者事先没有向万福来同志咨询一下,随便拍了一个严重不合格的物体。

再进一步探讨,为什么目前只有这一张蹩脚的“半边照”拿得出手?当年志愿军政治宣传人员去现场拍照片并不难。四十五师新闻干事刘云魁自己有一台德国造照相机,也拍摄过许多上甘岭战地照片。他专门采访黄继光事迹,应该拍下多张现场照片。且1952年11月底以后上甘岭阵地一直在志愿军手里,直到停战。志愿军各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摄影人员有的是机会前往拍照。新华社为何只有这张疑点重重的半边照片可供发布?是不是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困难?

除了这张蹩脚照片外,无论中方还是美方的关于上甘岭作战的资料中,均没有见到一个像样的地堡或者地堡群的照片。志愿军方面关于上甘岭作战的资料大量提到战士“炸敌堡”的活动。如果这些描写是真实的话,战场上应该残留很多地堡和地堡群废墟。这些残留地堡是宣扬胜利歌颂英雄教育部队和人民的好题材,中共宣传系统本应该拍摄很多照片才对。可他们竟不能提供一张完整清晰的照片。这反过来说明上甘岭现场少有或者没有地堡工事。从实战角度看,在上甘岭地区不使用地堡型火力点是正确的。固定不动的地堡火力点在地形复杂的上甘岭地区没有优势。志愿军通常在夜间利用人数优势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美军则以便于机动的多方位防御阵地相对抗。美军通常是借助地形构筑环形战壕加防炮洞的工事,而不是大大小小子母配套的地堡群。

从“地堡”上土层松软的样子,再联系到拍摄时取景位置超低,给人以硬凑对付的感觉。不能排除这个“地堡”是在拍照前就近找了个被炸坏的掩体,草草培了几锨土而弄成的“临时搭建”。

照片上的人显得很年轻,相信他们中大部分至今依然健在。非常希望他们能出面澄清,当年他们是在什么地方拍的这张照片?他们默哀致意的那一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5,适合人“堵”的地堡不好造?

现场没有黄继光堵过的地堡,这本来难不住志愿军。他们大可以建一座。解放军历来有事后“补做”事迹的传统。解放军占领北平时本来没有人上街欢迎。但他们不久后组织一些人“补欢迎”了一下,“北平市民欢庆解放”的动人景象就诞生了。再如雷锋搀扶大娘、关心小学生、给公社积肥等光彩夺目的照片,都是根据宣传需要,由沈阳军区某部构思场景、邀请“群众演员”、然后打灯站位摆姿势做笑容等等再拍摄下来的“剧照”。试问天下还有谁能带着记者和照明设备,并请来“群众演员”配合着“助人为乐”的?只有解放军敢想敢干做得到。他们自己也不讳言这叫做“摆拍”或者“补拍”。

“补做”事迹的活动在朝鲜战争中很常见。我们可以从一些“补拍”的“剧照”中看出来。比如解放军报网络版刊登过一张照片,说明是:“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歼敌2.5万余人而胜利结束。图为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上欢呼胜利”。但你看看照片上志愿军官兵,他们却都穿着单军衣

志愿军部队9月下旬起换发棉衣冬装。怎么两个月后的严冬季节里指战员们还穿着单衣?想来这张照片也是隔年夏天让指战员们“补欢庆”并“补拍”下来的。另据一些美军战俘回忆,他们被俘后曾被志愿军押着到不同地点去摆姿势扮表情地“补投降”了好几次,目的也是为了“补拍”照片。说起来,这种做法并不限于解放军,朝鲜人民军越南人民军都会。

越边境战争期间,越南人也驱使被俘的解放军官兵排队举手“补投降”。据说还有意让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押着拍照片。同一个苏联师傅教出来的徒弟,功夫也都近似。

事后“补做”的事迹,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排练后易于达到完美光彩。其宣传效果特好。一向受各国***青睐。因此,面临现场没有合适地堡的情况下,志愿军方面没有理由不“补造”一座。

但志愿军似乎没有补造地堡,而是很将就很勉强地用了一张“深坑加土堆”照片。这让人比较费解。对解放军有利的事为什么不做?已经形成多年的传统为什么要放弃?就算解放军当局忽然心头一阵诚实袭来,不太好意思补造“黄继光堵过”的地堡。至少也应该为拍电影造一座道具地堡吧?众所周知拍故事影片属于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现实,绝对容许创造。就像《董存瑞》里的桥头堡一样。早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去做。按理在故事片《上甘岭》里面就该有黄继光堵枪眼画面。但我们没见着。我也没见到别的故事影片里再现“黄继光堵枪眼”事迹。(我自己没有见过当然不等于没有拍过。若有谁见到或听说国产故事片里再现过黄继光事迹画面,拜托通知一下)。董存瑞、杨根思、邱少云等等都上了电影而且广泛宣传推广,多次组织学生们观看。何独黄继光没有上电影?或者拍了电影却没有组织学生们去观看?这个现象很费解。看起来是英雄好演而地堡难造。联系到上面那幅别扭的“地堡”照片,似乎说明不但现场本来没有合适的地堡,即便想专门“补造”一个也不容易。

粗想一下,建造适合“黄继光堵枪眼”的地堡,可能遇到下列技术难点:

枪眼尺寸特殊。既要能够容纳两挺机枪同时发射,又要能让黄继光的胸膛完全遮住。据“各方仔细核查”版说,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如果这两挺机关枪是重机枪的话,考虑到三脚枪座宽度、弹箱、射手在中间所占空间、以及正常观察射击等要求,两枪间距离应不少于一米。而一般男人胸宽约0.4米。这样就需要两到三个黄继光来完成任务。若是两挺轻机枪,由于中间总要留出一名射手正常射击的位置。两枪间隔距离也很难小于0.5米,像黄继光那样的小个子,遮挡它们谈何容易?为了让英雄顺利诞生,必须设计专门的枪眼。以满足敌我双方的要求。我认为美军没有能力造出符合这种要求的枪眼。后来解放军是否为这个课题组织过科研攻关,我不知道。如果有的话,我想该枪眼的设计还是会难倒大批军内外工程专家。

地堡墙的设计也很难。通常地堡墙是简单的立面。但这样直上直下的墙让人很难迎面堵上去。人体正面上身不容易紧贴在一个墙面上。手总要前伸出去抓抱点什么才牢靠。特别是人体的髋关节无法向后折叠,上半身后仰角度很有限,一般人都无法将上身向后折叠到近九十度,用腹部着地而胸膛抵住地堡的立面。除非是杂技团的女演员。而各种“侧身堵”或者“斜趴式”姿势均不稳定,容易滑落或翻倒。面对简单立面的地堡墙,黄继光只有一种比较可行的姿势去堵,那就是双膝着地,跪堵枪眼。但这不是“英雄”姿势。决不能让黄继光跪在敌人面前。因此黄继光所堵的地堡必须经过改造。而这种改造,目前似乎只能在绘画中实现。

以绘画代照片

地堡难造,枪眼难设,甚至连照片电影都不好拍。这个地堡真是个“老大难”。从中共喉舌长期以绘画代照片的做法也可见其难。绘画当然比现场照片容易实现特定的意图。从一些绘画可以看出,为了使地堡适合人堵,画家们动脑筋对地堡作了改造,使之适合人的体型和动作。这些要求在照片和电影上都比较难实现。而用图画欺骗人类眼睛就容易多了。实在不好画的地方还可以用烟雾黑暗等挡掉。

在枪眼前设置斜坡或裙部。是这些绘画做手脚中比较共同之点。熟悉人体结构的画家显然知道正规形状的地堡是不好迎面去“堵”的。不是头先撞墙,就是身体止不住地往下滑落。因此必须把地堡墙弄斜,让人体比较妥帖地与之接触。他们为地堡设置各种裙部,让斜面托起人体。这样黄继光不必将上身向后折叠太多就可以堵挡枪眼了。有的干脆把顶盖与墙面连成一个斜面,顶盖也画薄一些,让黄继光可以趴在上面。这时他接近用身体“盖”枪眼,这是更牢靠的姿势。

除了设裙部画“斜堡”之外,有的画家还将地堡缩小,让它看上去可让黄继光从两侧或者上访抱住地堡。这样的堵法比较牢靠结实,较好地消除了人“会被打倒”的感觉。但符合这种要求的地堡直径不会比一只汽油桶粗多少。莫说容纳“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一挺都有困难。所以画家聪明地只画出一个小侧面给你看,避免你感觉出整个地堡的直径。

裙部、小直径。黄继光可“搂”地堡。更扁斜的“牛粪型”地堡。黄继光“盖”枪眼。枪眼降至地面并缩至巴掌大小。以照顾堵方身材。地堡内腔不到半个黄继光身体大小。需一名“玩具兵”操控机枪。

为了拍电影而建造一个适合人堵的“特型地堡”,应该困难不大。但当局为什么没有造没有拍?我想应该是它太“特型”太怪异了吧。人们看惯了标准型地堡,突见一个矮小的牛粪状地堡容易起疑心。观众不免要发问:美军为何别出心裁造这种“斜小堡”?是事先知道有人要来堵枪眼、因而专门设计提供方便吗?可见“堵枪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但难做,而且难看。让演员往形状怪异的道具地堡上一凑,各种破绽显露无遗,不但起不了教育作用,还有反作用。不如别拍罢。

八、为造英雄而通敌?

打仗的时候,双方力求用最便捷的手段消灭敌人。能在一秒钟内杀死对手,绝不等到下一秒。而拍电影的时候却往往需要照顾敌人。特别要防止过早把主要对手弄死,导致后面没了戏。明明一枪能打死,却偏要搞得枪林弹雨全打歪,或者根本就忘了开枪。一切都为了最后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徒手格斗。黄继光的事迹,不像作战,更像电影。

中共宣传故事里每逢说到敌人地堡,都有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好像一遇敌人地堡,“我军”战士手里的枪就全都成了烧火棍。别指望用枪压制住敌人。除非派人去把它炸掉,否则它可以一直扫射不停。这是扯淡,拍电影的干活。实战中哪有刀枪不入的地堡射孔?子弹既能从射孔内打出来,当然也能从外面打进去。射击地堡射孔并不比射击匍匐单兵目标更难。

军训用的“射孔靶”,面积相当于“胸环靶”去掉头部的部份。能打中胸环靶7环以内的一枪,必定能打中射孔靶。中国高中生军训射击项目,一般是射击百米距离上的胸环靶。五发三中(6环以内)为及格。黄继光要堵的那个枪眼,距离我方阵地才50多米(万福来说的)。百米距离上打中6环的一枪,在50米距离上就能中8环。也就是说,达到中学生军训打靶成绩及格线的人举枪朝黄继光前面那个美军射孔开五枪,应能打进去三抢。

就算当天参战的四十五师官兵全是菜鸟,射击成绩输给中学生,也不该少于五发两中吧?令五名“菜鸟”战士持步枪每人朝那火力点射击五发。包括瞄准、击发、隐蔽、退壳、上膛,再观察瞄准等动作,一分钟可全部完成。到这时已有10发左右的子弹打入该射孔。请问什么样的美军射手能够挺住不倒?

步兵在开阔平坦的地区对抗地堡比较吃亏。但在地形起伏多变的上甘岭地区,则是地堡火力点比较吃亏。特别是在夜间。当复杂地形、树木草丛以及烟尘等可能扰乱视线的物体被夜幕掩盖后,连续喷火的机枪口显得格外耀眼。更易于瞄准。志愿军进攻部队藉着夜幕隐蔽在崎岖复杂的地形下。敌机枪来回扫射仅仅起到阻吓作用。并不能造成严重杀伤。美军地堡孤单且无法移动,而志愿军部队人多、分散而且机动灵活。双方在这种形势下展开对射,地堡火力点最多经过一两分钟就会被志愿军压制住。一旦压制成功后,再派人前去爆破,既省时又少伤亡。而且这正是步兵在作战中反制敌火力点的正确措施。决不应该不先行压制敌方火力就让战士顶着猛烈扫射前往爆破。若当天现场志愿军指挥员能按照正常程序指挥的话,几分钟内就可以解决该敌火力点。轮不到黄继光出场。

但根据“各方仔细核查”版以及万福来等人的叙述。现场情况极不正常。在场的志愿军大部队奇怪地沉默着,并不开枪压制敌人的火力。大家眼睁睁看着一批批战士在敌火不受压制的情况下前往爆破,全部阵亡。最后黄继光带伤来到地堡前刚要投弹,又被敌一梭子弹打倒在地。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敌人的累累罪行还是没有引发黄继光身后大部队的战友们复仇的子弹。现场志愿军部队依然四平八稳地“全军趴着不动,围观一人玩命”。黄继光胸口中了五抢,“鲜血汨汨地流”。大部队官兵却残忍无比地等着看着无动于衷。请问这是怎样的冷血背叛?难道地堡被黄继光承包了,你们其他人都不好意思侵权?假如不是老天实在看不下去,下起“阵阵冷雨”把黄继光淋醒的话,大家就打算这么一直等着看着直到天亮被美军飞机大炮轰回去吗?

上述场景,若在八一厂严寄洲导演主持下进行的话,尚可理解。但在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营参谋长张广生手下出这等事,他们逃不了通敌罪嫌。其中以负责现场指挥的连长万福来的嫌疑最大。无论在“各方仔细核查”版故事中,还是他本人的回忆文章中,均不见他组织过有效的火力压制。他不顾猛烈的敌火派人直接去爆破(实际是去牺牲)。人们要问:万福来你为什么不组织火力压制?为什么故意让命令战士顶着敌人扫射前往爆破,以至于一批接一批地牺牲掉?

问题严重性还不止于此。了解解放军战斗条令的人知道,即便没人指挥,志愿军战士本来也会自动向敌火力点开枪。解放军每个战士都知道“枪声就是命令”的原则。当战士在战场上遭遇敌人射击时,除非指挥员有相反命令,否则均应立即还击。若他们能自行还击的话,地堡火力点也会很快被压制解决掉,轮不到黄继光去炸去堵。现场大部队长时间沉默围观的奇怪现象,显示战士们接到了“不许射击”一类的命令。这样看来,万福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不称职。更有故意作梗,阻碍战士正常战斗之嫌。推断起来,他这个连长更可能是敌特潜伏人员,美军的干活。

其实本人并不真的认为万福来等通敌。完全是“各方仔细核查”版以及万福来们自己提供的情节太可疑。使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推论。总之,若要成全黄继光的英雄之举,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他万某人等通敌,故意约束本军火力拖延战斗。而如果他们拒绝通敌,则大部队战士早在黄继光来到前就打掉该火力点,轮不到黄继光当英雄。二者必居其一,二者只能选一。单看他愿意选哪个了。

更怪的是,好像地堡里的美军射手也通敌。而且是“舍身通敌”。按照“各方仔细核查”版,当黄继光第一次举起手雷时,该美军射手一口气朝黄的胸部打进五发子弹。可是后来当黄继光醒来再次举起手雷时,那家伙却不再朝他开枪了。

这个美军射手有问题。黄继光躺在不到十(万福来说是五、六)米的地方,还有照明弹帮助,该射手能够看到他的一举一动。要知道,黄继光的细微举动,甚至离他几十米远的志愿军战友们都看见并“经过各方仔细核查后”写进了故事里。这些情节更应当被近在咫尺的美军射手看见。特别是黄继光“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的手中还有一枚大手雷。美军射手岂敢忽略?当雨把黄继光淋醒时,当黄继光痛苦呼吸时,特别是当着黄继光“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的时候,美军射手理应再次朝黄继光射击。可他竟然无动于衷。明明看见黄继光有手雷,明明看到他在喘气活动,甚至再次举起手雷,却再也不朝他开火了。硬是眼睁睁地让他把手雷扔过来炸死自己?这是什么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美式白求恩?

外,据“各方仔细核查”版的说法,那地堡后的山上还有“两个营一千二百多”敌人。当我军大部队全都趴着围观黄继光在地堡前挣扎的时候,这“一千二百多”美国鬼子似乎也没有任何动静。好像他们的任务不是在地堡前后左右的阵地上同时阻击志愿军,而是远远地坐在山上恭候志愿军上来歼灭自己。莫非是美八军“军党委”刚刚通过决议,要不惜代价帮助志愿军树立一个“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否则怎么解释?

这哪里是战争?分明是孩童过家家。

“喝令敌军我军都别动,黄继光来也!”的怪现象,全由造英雄而起,并非实际战情。上甘岭那种地形上,几个固定不动的火力点并不能挡住大批志愿军从不同方向的进攻,而摧毁一座“地堡”也不可能给志愿军带来“海涛”般涌进的便利。美军刚刚取得这一带的阵地,白天要忙于清剿坑道里的志愿军部队,晚上要对付志愿军的反攻。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修筑子母配套、成行成列的地堡群让志愿军“过五关斩六将”。那天晚上美军抗击着多方向进攻的志愿军部队。双方士兵多次发生徒手格斗,完全是一次混乱惨烈的厮杀。“黄继光堵枪眼”故事,却把这复杂混乱的战斗现场按照输出英雄的要求公式化简单化了:一个地堡令我全军束手无策,一个英雄挺身堵死地堡,一次巨大胜利就此来临。壮哉伟哉。可惜假哉!

九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还能战斗

“各方仔细核查”版里说,当黄继光爬到离地堡八、九米处正准备投出手雷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将他的胸膛“射穿了五个洞”。这两位新华社记者显然没有高速枪弹伤方面的知识。他们狠心地让黄继光胸中五弹,然后还要他继续做动作。

以超音速飞行的枪弹是高速枪弹。高速枪弹伤完全不同于同等直径的钢筋刺穿身体所造成的创伤,也不同于手枪等低速枪弹造成的枪伤。美军在朝鲜使用的M1918A2轻机枪,弹丸初速为853.4米/秒。高速枪弹主要以其所携带的动能杀伤受害人。高速枪弹遭遇人体骤然减速时,将其所携带的强大动能释放于人体,造成比弹丸直径大许多倍的严重破坏。

研究资料表明,高速子弹击中人体时,动能在弹丸前端聚集形成一个数倍于弹丸直径的球状冲击波。一颗7.62毫米子弹形成的球状冲击波直径接近于一枚鸡蛋。冲击波高速推进,整齐切断人体组织,受打击的骨骼会碎成小片,脏器被捣成浆状。遇到充满液体的大血管、肝脏、胃部等时,动能还会沿着液体传递。造成脏器爆裂以及远端伤害。这就是有人胸腹部中弹而口鼻喷血的原因。人体骨骼或者坚硬肌体的反作用力还会使弹丸出现拐弯、打横甚至翻滚现象,此时伤害加倍严重。冲击波在离开人体瞬间往往将出口处的较大块组织捣烂喷出。在人体上留下可怕的伤口。

这还没完。当子弹穿过人体而去时,弹道周围组织又将刚刚吸收的动能向体内猛烈扩散,造成类似“爆炸”般的效应。它使人体内瞬间爆出一个比弹丸直径大十几倍的伤腔。该伤腔持续数毫秒,但所造成的破坏几乎与球形冲击波同样严重。就是说,即便子弹从离心脏十几厘米远的地方通过,心脏也可能在瞬间伤腔出现时遭到强烈挤压而破裂甚至被捣烂。子弹速度越快,上述损害越严重。

黄继光在不到十米处被击中,承受的是刚刚脱离枪口,以两倍半音速飞行的高速子弹。此时的弹丸破坏力最大。一颗子弹即足以打烂一个拳头大小的区域,更何堪五颗?位于胸腔内和后部的心脏、主动脉、脊椎等一旦被打坏,人还怎么做战斗动作?

退一万步讲,就算黄继光胸腔内地要害器官都逃过打击。开放性气胸也使他不可能继续战斗。五弹贯胸,留下前后十个进出伤口,其总面积大大超过气管的截面积。这意味着他的肺泡完全无法舒张,对全身的供氧终止。加上大量失血,黄继光将在几分钟内因大脑缺氧而休克,再后不久即出现脑死亡。他哪里还可能在昏迷后被“阵阵冷雨”淋醒,然后爬起来扔手雷,然后又被手雷震昏,然后再度复醒,然后看到了后面战友首长,想起祖国亲人,感觉到马特洛索夫在鼓励他等等,然后他爬向地堡,然后转回身向战友“说了句什么”,最后完成“惊天壮举”?

新华社两位记者的奇文证明现场没有发生过“黄继光堵枪眼”的事,他们手头没有真实的材料。无章可循。别无选择只好依靠想像编造。一旦编造的事情超出作者的知识范围时就要出错。两位记者对高速弹伤原理一无所知。编造起来怎能不出错?不但是两位记者,其他叙述“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人也犯有同样的错误。例如万福来,居然告诉别人说,黄继光牺牲后,他注意到黄继光身上7处枪伤“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无血迹。”看来万福来是要人们相信黄继光在途中把血流尽,变成“干”黄继光。堵上枪眼后再打也打不出血了。

这位大爷说法够耸人听闻的。他可能不知道,人不可能以没有血液循环的身体去完成动作。其实远在身上的血流尽之前,人早已因为血压过低而丧失意识了。万福来更应该清楚,“黄继光堵枪眼”故事是不宜多讲细节的。做宣传时泛泛地说一句“黄继光烈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就够了,根本没有必要添加这种弄巧成拙的细节。但他知识贫乏,听多了革命宣传,竟把“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当真了。以为革命者在身上的血液都放干后还能做动作。于是有鼻子有眼地“亲眼见证”了黄继光滴血不剩而完成的任务的“壮举”。

这个万福来,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爱吹牛的人。为了使别人相信自己的说法,他们喜欢自作聪明地添加些不必要的细节以帮助“证明”他们所说不虚。不幸的是这类蛇足往往帮了倒忙。万福来是“黄继光堵枪眼”的首位报告者。第一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中“边堵枪眼边观察了望敌情”的神功,极有可能最先由他叙述,再由刘云魁行文发表出来。黄继光事迹的“见证者”是这样一个诚信很差的人,更砸实了“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质。

十、手雷

各种版本都说黄继光在近距离向敌堡投掷手雷。那距离有多近?有的说不足十米,有的说七、八米。2000年万福来告诉新华社记者说,“在爬到离碉堡五、六米远处,黄继光奋力投出一个手雷”。

普通反步兵手榴弹的爆炸力不足以炸塌地堡。炸地堡必须使用威力强大的反坦克手雷。当年志愿军使用的“手雷”,是苏制一九四三式反坦克手雷。这种手雷内装612克TNT炸药。用爆炸产生的高压聚能来击穿75毫米以下厚度的钢板。它的强大爆炸力会使20米内的无防护人员遭受严重杀伤。但该手雷重1200克,普通俄罗斯人要把它扔出20米并不容易。因此此种手雷也被戏称为“自杀弹”。而黄继光却在近到五、六米距离上使用它。我们不禁要质疑:黄继光怎样在这种手雷的爆炸后依然存活?要知道,他在此前已经胸中五弹,臂中两弹,“鲜血汨汨地流”着昏迷过一阵了。

2003年6月2日中国东北网上刊登一则新闻,说明了100克TNT炸药的破坏力有多大。该则新闻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一住宅楼的七楼发生爆炸。“爆炸造成房屋后部混凝土预制板被破坏,八楼和九楼的楼板被毁坏。家具、门窗的碎片散落在方圆100米的范围内”。“估计爆炸当量相当于100克TNT炸药”。我们知道,九楼楼板离七楼炸点的距离约六米,这相当于黄继光与手雷炸点的距离。但黄继光和炸点之间并没“八楼楼板”挡着,且承受着多出五倍的爆炸当量。请问黄继光身躯的抗爆能力要比钢筋水泥楼板强多少,才能保证在手雷爆炸时不出现躯干破裂肢体断离的后果?即便不被炸掉手脚,黄继光至少要被爆炸气浪向后推出数米远。这个情节怎么没有被“各方仔细核查”到?

更有甚者。在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的专题中,《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居然说黄继光“在抵近敌火力点时连投几枚手雷”。

“各方仔细核查”版说黄继光只投过一枚手雷。这已经远超过黄继光身体承受能力了。“各方仔细核查”版没有让黄继光被当即炸死,至少也让他晕过去了一阵。而解放军报更狠,不由分说给改成“连投几枚手雷”。且连晕都不让黄继光晕一下。其根据来自何处?究竟是黄继光有一副钢筋铁骨的身躯,还是那些手雷全都受潮失效,只剩鞭炮般的威力?这篇文章的作者竟是一个什么“军事百科研究部”。我猜它的挂靠单位,应该是总政幼儿园大班故事教研组。

关于手雷,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探讨。据“各方仔细核查”版,黄继光是在“挺起胸”欲将手雷投出时胸中了五弹。然后他“昏迷了过去”。该文说他在昏迷的时候手还握着那枚手雷。但人在昏迷时能否继续握住东西,我觉得甚可疑。因为现实中的人在昏迷时手中东西都会掉落。如果黄继光在昏迷后也松手的话,这枚手雷就会起变化,使得黄继光无法再使用它。

这种手雷在投出前已经拔掉保险销。投掷者以手握住弹柄,不让贴在弹柄上的保险片弹开。手雷一出手,该保险片即在弹簧作用下弹开,弹柄下部一个套筒也被弹簧推动褪离弹柄,套筒里的两条长1米左右的布条就会伸展出来以保持弹头向前的飞行姿态。与此同时,手雷的碰炸引信也解脱保险进入战斗状态,此时稍有碰撞即引爆手雷。如果黄继光在中了五弹后松了手(正常情况下会的),那枚手雷会自行弹开,套筒脱落,布条展开,引信进入战斗状态。要么在脱落触地瞬间爆炸,要么在黄继光醒来后试图将它投出时爆炸。无论何种情况,堵枪眼壮举都无法实现。

我们需要在医学上证明人在胸中五弹后还能保持手掌的有效抓握姿势。否则黄继光这一关过不去。千万别跟我说用毛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能做到中弹昏迷而不松手。众所周知该思想的所有者自己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如果该思想灵验的话,他至少可以不必依赖过量安眠药才能入睡了。

十一、新华社再否定“各方仔细核查”版。

黄继光堵枪眼”故事从粗假走向细假,从一假走向多假。虚构的故事有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但每个人说的不一样,同一个人每次说的也往往不一样。“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的各种版本也是这样。几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互相矛盾,甚至单个人自己的几次叙述也互相矛盾。单单新华社就不知一次地否定改写。加上其它他方面文献的否定。这个故事到现在已经被否定得不可收十了。

“各方仔细核查”版维持了几十年。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一些黄继光的战友纷纷出面叙述当年情况。把“各方仔细核查”版故事所说的一些情节否定了,一些过程也再度被改写。新华社自己也于2000年后出了不止一个新版本。对照起来看,1952年的“各方仔细核查”版实际上已经没有几行字能存活下来。一个被新华社言之凿凿地声称“这是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的故事,已被证明既没有经过核查,更不是“最后”的情节。兹举数例:

该地堡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的说法基本没人再提了。有的文章减少了机枪的数目(不知依何根据),有的使用含糊的“多挺”,还有的干脆不提数目。

黄继光在地堡前“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的情节也被去掉。现在多半改为“左臂负伤”或者简单地说“负伤”带过。没有人再提“五个洞”这个“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了。这个情节为假,现在已经毫无疑问。那么当初新华社的石、王两记者是怎样“仔细核查”到这个情节的?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见证者是怎样数出黄继光堵枪眼之前胸口不多不少中了五发子弹的?这种在夜间捕捉850米/秒飞行弹丸的超级眼力,是怎样炼成的?堵住“两挺机枪”。也被现在的文章放弃。现在的文章,有的明确说是“一挺机枪”,有的则只说“机枪”。

再如黄继光出发前掏出母亲来信一节。两位记者曾有鼻子有眼地摘引该“信”内容。其中“母亲”问“光儿”说:“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这种“母亲”,听起来更像“政委”。而这封信现在何处?按理说它应当被收入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并且反复宣传。但现在别说宣传,连提都懒得提了。志愿军当局后来发现黄继光的真名是“黄继广”。是记者把人家的名字给写错了。因此,如果真有“母亲来信”的话,信上也应该是“广儿”而不会是“光儿”。由此可见当时根本没有这样一封“母亲来信”。又是两位记者的凭空捏造。

“黄继广”被误写成“黄继光”。这本来应该在发现后加以改正并向家属亲友道歉。但中共当局却以蛮横无理的方式处理了这个错误。他们不但没有改正道歉。竟索性将错就错用假名字替代了人家的真姓名。从此就没了“黄继广”,只有“黄继光”了。全中国在几十年中没有人知道黄继光的真名字。直到近些年这件事被披露出来后,当局也没有歉意,更没有打算改正。李明天等人的书中提到了这个问题,还用1954年黄继光母亲的话替当局的蛮横行为辩护。书中引用说“黄妈妈笑笑说‘者在文章中描写雨落在黄继光脖子上,他呼吸时“刀割样疼痛”还有“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等等描写。然后问道:黄继光牺牲前的这些感觉,你们怎么能知道?可见当年就有人看出这个假故事里的毛病。如果不是中共当局严厉压制的话,这个“各方仔细核查”版早就成为各界同声声讨的“过街老鼠”版了。

十二、万福来、肖登良发表颠复性的新回忆资料

万福来、肖登良是最重要的两个现场见证人。他们在最后的时刻里和黄继光在一起。他们的说法对黄继光故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这两人近年来的回忆资料出现了新的情节。这些情节不但否定了“各方仔细核查”版的主要说法。其中一些情节更对整个“黄继光堵枪眼”故事具有颠复性的作用。

“各方仔细核查”版所描绘的战地情况,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三人请战去炸敌堡。从此“壮士一去不复返”。出发后不久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负伤。黄继光继续前进炸地堡然后堵枪眼,志愿军部队遂“海涛一样卷上山头”,胜利大捷。整个过程典型、简单。但后来万福来、肖登良的回忆资料却表明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党史文汇》1997年4期上刊登万福来的文章《黄继光献身的一刻》。文章中却说出了一个很不同的情节:黄继光他们三个人出发后还有指导员前去加入。不但有人前往加入,还有人中途回来了一趟。万福来说,他们三人出发后先炸了若干地堡。还用手榴弹追着攻击溃逃的敌人。然后前进受阻。这时指导员冯玉庆前去指挥。不久后“肖登良拖着一条腿爬回来了”。报告吴三羊牺牲并要求补充手榴弹。肖登良得到手榴弹返回。黄继光得到手榴弹补充,和指导员以及肖登良说些什么,然后再去炸最后的地堡。

现场的另一个见证人肖登良透露出更多情节。《党史纵横》2000年第10期上,发表了了刘邦琨写的《肖登良与黄继光联手炸暗堡纪实》一文。文中肖登良回忆的情况更出人意外:他们三人出发后,不单是肖登良回来了,而是三个人全都回来了。肖说他们三个出发后炸了几个暗堡,消灭一些敌人后,“手榴弹、手雷全用完了”。于是三个人在阵地上捡手榴弹,捡完弹药就“被迫退至四号坑道”。此时山头上的敌人“好像发现了捡弹药的3个战士,几发机枪子弹射来,吴三洋头部中弹,血流如注,英勇牺牲了”。吴三洋阵亡后,“3位首长过来问了一下”。再稍后,指导员说要找一挺机枪来打掩护,肖登良很快就拖出一挺“包着抢衣,子弹未用”的机枪。尔后他和黄继光一起摆弄安置这挺机枪。先是琢磨怎样把机枪架起来。尔后研究怎样开火射击。接着肖登良进行试射。第一次试射并没有引起敌人反应,到第二次试射时引起敌人注意。敌人机枪朝他们开火。肖登良中弹负伤倒在坑道里。黄继光替他包扎。然后再出发去炸地堡。

这两个见证人的新回忆资料不但完全颠复了经典的“各方仔细核查版”故事,更披露出重要的情况。现在我们知道:他们三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伤亡与“炸敌堡”无直接关系。这两个人不是在去“炸敌堡”途中阵亡或者负伤的,而是回到在四号阵地坑道后,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伤亡的。而黄继光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和他们在一起。这使人觉得当时他们几个人的任务并不是去对付敌人地堡,而是在干别的事情。

另一个情节也印证了这一点。那就是敌军地堡也不像是在他们跟前50米处,以7挺轻重机枪猛烈扫射的样子。50米是在夜间能看见路灯下老鼠活动的距离。更何况是几个大活人?且当时“照明弹照得如同白昼”。大部队都被敌火死死压住不能动弹。而他们三、四个人倒像持有特别通行证一样来回运动。这是很反常的。他们先出发去扔了一阵手榴弹,一直扔到手榴弹不够用。于是回来补充,而后再出去。他们不但来回地运动,还在附近的地上寻找和捡十手榴弹。直到捡了不少后,敌人才“好像发现了”他们而朝他们射击。这些显然都不是在照明弹强光照耀下距敌人强火力点50米范围内应有的活动。如果现场情势真的如此宽松,允许志愿军士兵来回运动的话,那么大部队也可以运动上去。那早就把该地堡炸个稀烂了。根本轮不到黄继光出手。

肖登良和黄继光架设和试射机枪的情节也显示出他们当时有一种远离敌火时的松懈。如果敌人机枪就在50米外猛烈射击的话,他们怎敢随意试射机枪?他们俩人头一次试射打出七发子弹,并不在意敌人会发现自己而立即严

肖登良和黄继光架设和试射机枪的情节也显示出他们当时有一种远离敌火时的松懈。如果敌人机枪就在50米外猛烈射击的话,他们怎敢随意试射机枪?他们俩人头一次试射打出七发子弹,并不在意敌人会发现自己而立即严密隐蔽自己。还接着再打第二次试射。这次引来美军还击,数挺机枪开火打伤了肖登良的腹部和脚部。从肖登良受伤的部位可知肖登良的当时下身也暴露在外,体位很高。基本是全身暴露。如果他们是在照明弹强光照耀下、在敌七挺机枪组成火力点50米前被“压得抬不起头”的话,怎么可能这样暴露地摆弄和发射机枪?这一切告诉我们黄继光们当时并不在“敌堡”前,而在离敌方阵地较远的后方。这是非常重要的情况。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当时现场的情况。弄清黄继光们当时离敌阵地有多远,到底在什么位置上?在那里干什么?

十三、黄继光阵亡在什么地方?

1、从四号阵地坑道攻击零号阵地山头?

国内各种资料都说黄继光在攻占零号阵地时献身。而上面万福来、肖登良两人的回忆都表明,他们在当时的位置在四号阵地坑道。四号阵地和零号阵地是两个山头。从四号阵地不可能直接攻击零号山头,部队必须先下山进抵零号阵地山脚,再组织向零号山头发起进攻。因此,进攻零号的志愿军部队应该比他们的位置更靠前些才对。或者说,当时攻击零号山头的部队里没有黄继光。此点提示,黄继光阵亡之处不在零号阵地前,而极有可能像吴三洋那样就在四号阵地坑道附近。

2、四号阵地坑道是位于进攻部队后方的指挥所。

前面已提到,黄继光们活动的四号阵地坑道显然离敌人火力点稍远。敌人火力虽够得着,却不经常往这里打。他们没有“被敌人火力压得抬不起头”的感觉。再根据其他资料,还可知这里实际上是进攻部队的指挥所。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以及后来到达的营参谋长张广生都在这里指挥。张广生还从这里和师部通电话。这些都说明了指挥所的性质。按照正常的设置,指挥所不会与进攻部队同样靠前,它应该在进攻部队后部。

从黄继光等三人获取手榴弹补充以及肖登良轻易拖出一挺“包着抢衣,子弹未用”机枪的情况来看,这里还囤积着一些武器弹药。虽然肖登良声称那些都是“美军丢下的”的武器。但在万福来回忆文章中,肖爬回来第一句话就说“连长,快拿手榴弹来!”。表明肖登良已知坑道里有弹药。从以上情况判断,这个坑道兼作指挥所和部队进攻的出发阵地。

进攻出发阵地通常都在进攻部队的后部。这是步兵进攻时常见的设置。在出发阵上,预备梯队在这里待命,运输民工送来的武器弹药先存放于此,火线上转下来的伤员也从这里由担架队后送。当时战场上伤员大部份抢不下来。而肖登良多处中弹伤势严重,却还能得到及时救护。这也说明他们当时所在位置比较靠后,负伤后才得以及时被后送。

3、大部队在哪里?

“各方仔细核查”版说在黄继光炸地堡堵枪眼过程中,志愿军大部队在等待。当黄继光扔出手雷后,部队一度发起冲锋,随即又被压住。当黄继光堵住枪眼后,部队便“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然而这能歼灭“一千二百多”美军的“海涛”,到了2000年12月29日万福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只剩4个人。万福来说,当黄继光等到达时,现场剩16人。万福来把这16人中的9人组成三个爆破组去炸敌堡,结果全部牺牲。然后他们又派出黄继光等三人去爆破。结果二死一伤。这样,到黄继光堵住枪眼时,现场就只剩4人能战斗了:万福来,指导员、营参谋长、还有一个报务员。三个光杆连营干部外加一个报务员,算什么“海涛”?怎么能攻上山头去歼灭“一千二百多”美军?万福来所说根本是天方夜谭。他肯定没有说实话。

近几年来有一些志愿军官兵现身,声称当时在场。证明万福来没有说实话。《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就发表过“黄继光的班长”吴书印,“黄继光的排长”钟仁杰等人的文章,声称他们当时也在场。此外还有湖南的陈发华也声称在场。作为连长的万福来,从不提起吴书印、钟仁杰等本连的班排干部,此点尤其反常。他可能忘记一般的士兵,对自己手下的几个班排长怎么能忘记?看来万福来不是忘记忽略,而是有意隐瞒了现场的一些情况。

现场到底还有多少志愿军?据刘云魁的回忆,20日早上他在坑道里见到了“不到30个”存活的六连官兵,而不是万福来说法中的4个。“不到30个”即20多人。考虑到这是部队与美军对峙到天亮,并且持续遭到美军炮火猛烈轰击、遭受严重伤亡后剩下的人数。合理的估计,当黄继光们抵达4号阵地坑道时,现场志愿军135团几个连组成的进攻部队应该还在百人以上。

这么多的官兵不可能都挤在指挥所里。也不允都躲在这里。他们只能到前面去。万福来所称的“只剩16人”,应当只包括当时在指挥所位置上的人。更多的部队在他们的前方与美军对峙。黄继光到来后就和万福来们在一起,在指挥所位置附近一直呆到吴三洋阵亡和肖登良负伤。也就是说,此时黄继光没有和进攻大部队在一起。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黄继光们当时处在离敌人阵地较远的指挥所位置上。在他们与美军阵地之间,还有一支较大的志愿军进攻部队。班长吴书印、排长钟仁杰等人就在那支部队中。黄继光则和连营干部一起在指挥所附近,在“我军”背后。我们基本可以认定黄继光并非阵亡于与敌军阵前,而很可能阵亡于“我军”背后。这一情况,不但排除了黄继光炸地堡堵枪眼的可能性,更令人怀疑黄继光当时执行的真实任务是什么。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黄继光们不可能直接去攻击敌人地堡。他们更有可能做的事是和连营首长一起督军压阵,驱赶前方的部队与敌军战斗。换句话说,黄继光们可能是“督战队”。

十四、黄继光阵亡前在执行督战任务?

本节根据前面的推测黄继光阵亡前在执行督战任务。当然,这个推测还需要经过更多资料的验证。它也可能被证明不正确。我希望这个推测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大家一起努力探讨真相。

1、他们是不是督战队成员?

每支军队都有执行战场纪律的单位。解放军也有。这本来不奇怪。只是解放军羞于提起,甚至企图否认,这才有点奇怪。

根据一些志愿军官兵透露出的情况看,当时志愿军部队各级都有由首长直接掌握的特别单位。其名称不一,目前已知的有“特别尖兵排”、“搜索排”、“侦察排”、“前哨排”等名称。

听名称好像这些排打仗时都冲在前面,其实正相反。他们平日紧随首长周围,执行警戒通讯等任务,战时则在部队后面执行“特别任务”。目前国内的各种资料都说黄继光、肖登良、吴三洋是“通讯员”。没有提到他们的其他身份。而肖登良的回忆资料中,却两次提到他是“前哨排”的成员。

一次是在解放军报组织的《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大型专题中,发表了郭凯、张大森、朱志刚采访报导《“上甘岭三勇士”惟一幸存者肖登良深情追忆上甘岭战斗》,报导中说:“19日拂晓散会时,团长让熟悉前哨情况的肖登良留下,带领某师的一个连队换防六连守卫的阵地。”

另一处是《党史纵横》2000年第10期上的《肖登良与黄继光联手炸暗堡纪实》一文。文中肖登良回忆黄继光和他一起摆弄机枪的时候,黄继光对他说:“你在前哨排那么久,枪打得好,”。由此可以确认肖登良的“前哨排”成员身份。黄继光和“前哨排”成员们一起行动,位置又是在“我军”背后,他们能干什么呢?

2、严厉的崔建功,绝望的张广生。

张嵩山书中透露出的营参谋长张广生在20日凌晨抵达四号阵地坑道后,与师长崔建功通过电话。其情形很值得注意。书中承认,张广生抵达时进攻部队实际上已经无力再前进。而当张广生向崔建功请示时,崔严厉命令道:“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零号阵地!执行吧”。崔口气十分生硬,毫无商量的馀地。其原因之一,是我在前面也已指出的,即那天的战斗事关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都向下施加了最大的压力。四十五师连“战斗到死”这样的命令都出来了。这是目前可得到联军资料中唯一提到志愿军下达如此无情命令的记录。

崔建功如此严厉,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他自己的作战部署错误,战局陷入严重困境。他要极力挽救。此时他已经山穷水尽,除了孤注一掷硬干到底外别无选择。说崔建功作战部署失误,在于他对134团夺取主峰的部署。他安排134团提前于19日夜间潜入主峰下的坑道中。意图缩短攻击距离、增加进攻的突然性。这个想法不错。但用此时再用却犯了兵家忌讳:老套重复。美军与志愿军交战近一周,已经多次经历志愿军依托坑道反击。必然加强对各山头下的志愿军坑道的清剿与防范。前面提到美军曾在主峰下的金矿洞中发现了志愿军部队并将洞口炸塌。对于其他坑道,美军也加强了封锁。

前面提到的张震于1953年1月10日给志司及军委的《上甘岭地区情况及对作战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文中指出,志愿军部队修建坑道时为了追求洞口厚度而把坑道口修在山体凹陷部。这给美军监视封锁志愿军坑道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军在洞顶以及洞口两侧高处设置阵地,从三面居高临下监视坑道口。志愿军一出洞口即遭敌三面交叉火力以及大量手榴弹的打击。瞬间伤亡殆尽,很难冲出发起进攻。因此,崔建功当晚部署134团从坑道发起进攻是严重失策。总攻开始后部队基本打不出坑道,更何谈进攻主峰?

至此,两端夹击的部署一端失效,崔建功只能把所有筹码都压在135团这一路进攻之上。不但指望他们夺取主峰西北山梁,还指望他们完成134团没有完成的任务,即夺取主峰。为此,他除了催战催战再催战外,还有什么办法?

因此,无论张广生如何同情第一线的官兵,崔建功都不会允许他把部队撤出战斗。崔建功此时必定要求严厉督战。张广生别无选择,只有执行。但是眼前的部队伤亡惨重士气十分低落,他怎么执行崔建功的命令呢?攻也攻不上去,退也不让退,除了硬硬把部队拦住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呢吗?而当一般的催战阻拦手段不灵的时候,他只能加码,祭出更厉害的手段。

3、连续投掷手榴弹与谁“战斗”?

怎么拦住部队?用枪当然可以。但手榴弹可能更好。东一颗西一颗,远一颗近一颗的手榴弹在部队后面不断爆炸。分太不清是我军手榴弹还是敌军炮弹。但不断的爆炸声毫无疑问可以阻止部队轻易地后退。当然,这样的方法对手榴弹的需求比较大。时间稍长一些就需要补充。这恐怕就是万福来肖登良的回忆中都有手榴弹用光后再返回补充,或者从地上捡十“美军丢弃的”手榴弹等情节的原因吧。万福来肖登良们当然不能说他们用手榴弹阻止战友后退。他们只说他们用手榴弹炸毁多处“美军暗堡”,还把“黑压压”朝他们冲来的“美军”给炸了回去。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他们此刻身处“我军后方”。此地不会有“美军暗堡”可炸。甩手榴弹把

“黑压压”的人群轰回去倒是比较可行的。但是那“黑压压”的人群,不会是美军,应该是本军的战友。

十五、结论

上一节里的推测正确与否,尚待验证。但它并不妨碍我们否定“黄继光堵枪眼”这个故事。光是几十年里国内出版资料N遍地修改否定,加上不同说法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早已使得“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破绽累累,无法自圆其说了。

这个故事的时间没有保障、地点模糊不清、地堡难以建造、枪眼无处设置、人身强过钢锭、手雷弱于炮仗、一人遗下多尸、多方排斥一人、我军不像军人、敌军更像我军。等等等等。套用有关朝鲜战争的一个著名的句型,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在编造的时机、编造的地点、向着编造的地堡、堵了一个编造的枪眼。

Thursday, July 22, 2010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问动机?




标签:


 


 


 



分类:
社会评论


2010-07-11 22:04


      (本文未正式发表,传统媒体转载请联系作
者niehh(at)ruc.edu.cn) 


最近有两桩公案成为热点话题,一是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揭露清华大学汪晖教授涉嫌抄袭,二是“打假斗士”方舟子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博士学位造假。拜
互联网所赐,事情本身已经昭然若揭。然而值得深思的不仅仅是事实,更有网民们对待事实的态度。无论是在汪晖事件还是在唐骏事件中,相当多的网民不是去追究
真相如何,而是反过来质疑举报者的动机如何。这种倒打一耙的习惯性做法,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等级社会下的扭曲表现。


为什么要避开事实谈动机呢?因为一旦能证明举报者动机不纯,就能证明举报者道德有问题,进而证明举报者的举报是错误的。只要能从道德上搞臭对方,就
可以打倒对方。追根溯源,从道德上先发制人,这在等级社会中是博弈的优势策略。传统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所有的资源都是按照等级来分配。不同等级之
间几乎没有任何平等可言。虽然有法律,但是法律对不同等级的公民也有不同的要求。“刑不上大夫”就是歧视性处罚的明证,而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
是一句口号而已。连人称包青天的包拯对犯有不孝之罪的皇帝都只能鞭打龙袍而已,其他人怎敢挑战皇权?不同等级之间唯一的共同约束就是“道德”。因为“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哪怕是当朝皇帝,也不可能在道德上超越尧舜禹这样的圣明之主,偏偏皇帝们又都主动或者被动地宣称自己希望成为一代圣主。于是,一旦臣子
对皇帝不满,只能从抽象的道德上提醒,而不能指出任何实质性的缺陷。对付难以用刑的大夫们,则需要抬出孔圣人的道德标杆。而对付等级低下的人,甚至不用大
肆进行道德批判,家规国法就成了这些人的“明规则”。因此,如果说等级社会有平等的话,那唯一的平等便是“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弃法律而用道德,这是中国
长期徘徊在法治社会之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中国不同,欧洲社会是宗教社会。所有人都是上帝或真主的子民,拥有最高权力的国王统治世俗世界,而负责传播上帝福音的教廷则统治精神世界。即便是
国王,也要受到宗教的约束,他们登基都需要教皇或教主加冕。11世纪初,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宣布废黜罗马教皇,而教皇反过来宣布废黜亨利四世,最终以国王
在雪地里向教皇负荆请罪为结局,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事件”。在中世纪,《圣经》或《古兰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维持欧洲社会的法律法规或道德戒律。因此,
在没有法律的时代,欧洲社会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在政教分离的现代社会,法律成为维持社会运转的主要规则,而宗教则隐身其后成为补充规则。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现代
社会的重大进步。因为法律显然比教条更具有可操作性,容易在技术上进行衡量,并且针对犯罪程度的轻重区别性惩罚。更重要的是,法律是立法机构对民意的表
达,可以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使国家的治理具有合法性基础。而教条则容易变得空洞和僵化,并且难以真正反映民众的利益。相对于有系统文本的教条,“道德”
就显得更加空洞、任意,而以动机来揣测道德水平的做法基本上缺乏可证实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诉诸道德批判,试图以道德来替代法律法规,无疑是向现代文明的
巨大倒退。法律也讲动机,但只是在案情不明的时候用作推理的依据之一。如果事实本身一清二楚,动机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事实。要依法治国,就要习惯于讲事实
和摆证据,而不是动辄拷问动机和诉诸道德批判。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们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们

via http://www.fafawang.com/blog/a/333201/archives/2010/60651.shtml



(取材互联网-----------------自己编辑整理)



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因为你们以“帽”取人,别怪哥!



本校毕业校友在全世界已超过36,000名,校友成员背景坚强,或位处高阶,或身居要津,任职於世界知名企业,如奇异公司(GE),通用汽车公司 (GM),迪吉多电脑公司(DIGITAL EQUIPMENT),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等及Z**F或公家机构等,毕业校友分布全世界且在各行各业中,卓然有成.

亚太华语学区自1990年成立以来,已有2,000余位校友,其中包括亚太区知名企业领导人,专业经理人,股票上市公司负责人,立法委员,议员,社团领袖及社会知名人士;学习中央遍布亚洲各大城市,校友的结合已形成庞大的资源网络.





-------------------------------------------------------------------------------------------------------





周庆瑀



现任
明基集团中国区总部信息总监
明基集团内部FLP讲师

教育背景
毕业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MBA
台湾中原大学信息管理学士学位




-----------------------------------------------------------------------------



苏福功

  
   1989.05-1991.10  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任一等秘书

  1991.10-1994.12  在***省驻港机构-豫港公司任总经理、副董事长

  1994.12-2000.05  在省驻新加坡代表处任首席代表、省豫新国际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1997.01-1998.12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新加坡班)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2000.05至2008.03  ***省信息产业厅 厅长、党组书记

  2008.03至今    ***省游局局长、党组书记

------------------------------------------------------------------------------

张为国

年龄:48(留美华人)

学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PWU)MBA

擅长领域: 虚拟消费市场心理研究,公司品牌建设及网站的形象策划

------------------------------------------------------------------------------------------------



汪光焘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系,高级工程师。1981年获同济大学路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建设管理名誉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罗伯特·安东尼博士曾经为许多成功人士出谋献策。在过去的3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人类意识的研究,并获得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行为哲学系的博士学位。

-------------------------------------------------------------------------



林荣德

台湾新竹市人,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企管系毕业,现于台湾政治大学研读EMBA全球台商班。1990年起曾任: 台湾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委员;14届青创楷模;江苏省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现任江苏省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会长;台湾冠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2003年1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

李正大先生

现任盘锦利是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6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1990年7月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中国物作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理事。





----------------------------------------------------------------

吕滢滢

现职:台北市议员。

出生年月:1976年10月14日。

籍贯:台湾台北市人。

学历:台北市石牌国小、国中、金瓯女子高级中学、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毕业。




-------------------------------------------------------------------------------------------



現 年 8 0 歲,除 了 秉 承 祖 傳 秘 方 外 , 早 年 更 飽 覽 中 藥 書 藉 , 不 斷 研 習 , 孜 孜 不 倦 地 鑽 研 中 藥 , 力 求 創 新 的 精 神 ,

更 獲 得 美 國 西 太 平 洋 大 學 頒 授 東 方 中 草 藥 醫 學 博 士 及 榮 譽 哲 學 博 士 名 銜 ,?

同 時 更 被 中 醫 界 推 舉 成 為 中 國 醫 藥 學 會 永 遠 榮 譽 會 長 。

--------------------------------------------------------------------------

吴松柏

籍贯:原籍台湾,现居住在南非淑女市。

党籍:国民党

学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美国M&N大学人文科学荣誉博士。



---------------------------------------------------------------------------

张玉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担任职务: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经贸委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Pro.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
USAPro. 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教授)
USAPro La Sierra University,USA (美国La Sierra大学教授)







----------------------------------------------------------------------------------------------------



曹金玲是20世纪60—70年代宝岛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舞艺术家,80年代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1970年毕业于日本宝冢音乐学校,1996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文化教育哲学博士。曾任“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艺术指导,“中华电视公司”舞蹈顾问,曹金铃舞蹈社社长,龙凤狮子会会长,台湾“中华妇幼发展协会”秘书长。近年定居北京,致力于国际和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


香港雅琪集团主席谭炳立博士

谭炳立博士先后荣获2000年“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中国品牌建设杰出企业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08年颁授的“荣誉勋章”等众多殊荣。





-----------------------------------------------------------------------------------


嵇凤声 有利软件集团 董事长兼总经理
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会计系,获会计和法律双学位。历任毕马威(KPMG)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主管、台湾统一证券承销部经理、德勤(Deloitte & Touche,DTT)台商部总监、香港群益证券集团公司资深副总裁、有利软件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有利软件集团由嵇凤声女士一手创立。嵇凤声女士曾兼任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绿色环保基金特约资深顾问讲师、中国生产力中心资深顾问讲师等社会公职。



--------------------------------------------------------------------------------------





魏利庆先生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县,毕业于新加坡华侨中学,拥有义安学院中文系文学士学位,曾任中学文学、地理教师和小学校长等职务,2000年6月七十岁时获得美国亚洲太平洋国际大会企管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魏老一向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是惠州市第一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目前还担任多个社团义务工作:同济医院福利主任、南洋客属总会名誉董事、惠州会馆名誉会长、魏氏公会现任总务等.

-----------------------------------------------------------------------------------------------------

詹东千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企管硕士
美国 LUTC 第4届专业认证讲师
美国 Kinder Brothers 专业经理人管理培训
英国 DAS 国际验证机构 ISO 9000 & ISO 14000 主任评审员

台湾新光人寿第42期组训专员
台湾国宝人寿业务支持部训练中心科长
台湾德明技术学院市场营销学讲师
台湾威亚科技(Viatek) 品保经理
台湾CJ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副总经理
香港贝尔立投资顾问公司执行长
英国 DAS国际验证公司泰国分公司总经理
泰国国家工业大学工业促进发展中心顾问
上海复旦大学EMBA讲师
广东中山大学MBA客座教授






-------------------------------------------------------------------------------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代表团一行来校考察(绍兴文理学院)








----------------------------------------------------------------------------

祝鳳岡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碩士
紐約市立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廣告碩士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學院管理哲學碩士
紐約市立大學商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專任教授
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客座教授



--------------------------------------------------------------------------------------------


廖俊光

年龄:42岁
学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现职:焦点眼镜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主席
产品:镜片、镜架、隐形眼镜药水、镜片清洁剂



------------------------------------------------------------------------------------

西太平洋大学亚太地区办事处咨询教授

張鐵清教授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客座教授


--------------------------------------------------------------------------------------

決策公關行銷集團

姓名|謝閔瑜 / 集團執行長
學歷│西太平洋大學 企管研究所 博士候選人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研究所 碩士
經歷│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廣宣策略總顧問
    IFPI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 媒體公關顧問 蘋果    
    日報 特約專欄作家 華人衛星電視傳播機構 企劃部經理
    華人商業台ETCNBC 節目部 新聞部經理
    華人商業台ETCNBC 節目 主持人    億泰利多媒體(股)公司  執行總監
    台北21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HARVEST FINANCE Consulting Co., Ltd.  執行董事




-----------------------------------------------------------------------------------------



利民男科診療院創辦人 賴妍彤博士,

1996年7月榮獲美國西太平洋大學醫學博士榮銜。

六十年代畢業於國內中山醫學院,1985 年來港定居。1989年創辦香港第一間男性專科診療院。自91年以來,先後出席了不少世界性和全國性專業學術會議,發表過不少學術論文,同時為《大公報》、《新報》、《新晚報》、《快報》、《商報》、《港人日報》、及中文版《花花公子》等報刊雜誌撰寫醫學專欄





-----------------------------------------------------------------------------------------------

Gunderson博士獲得西太平洋大學健康學博士學位,同時擁有克雷頓自然健康學院的自然健康學博士學位
澳洲BHPRL抗衰老研究院 ,科學家團隊







------------------------------------------------------------------------------------------------------


禹晋永博士和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商学院院长罗曼.亨特



----------------------------------------------------------------------------------------------------------



姓名:林作新
性别:男
工作:新加坡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
   上海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
职务:董事长

1 学历
新加坡南洋大学学士学位
新加坡南洋大学荣誉学位
北京林业大学 博士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 哲学博士

2 经历
新加坡家具协会 会长, 名誉会长
亚太家具协议会 理事长

3 任职
新加坡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上海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传统家具研究所 所长
南京林业大学 兼职教授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 教授, 上海学区代表



---------------------------------------------------------------------------------------------------

唐維鈞委員

親民技術學院,緣起於民國七十四年,

經歷:

美國西太平洋經管博士班

華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苗宏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苗栗縣糕餅業職業工會 常務理事

苗栗縣總工會 理事

苗栗縣勞資關係協會理事

苗栗縣勞資爭議調解委員

苗栗縣救國團工青二隊召集人

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常務理事

中國青年創業協會中區副主任委員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榮譽輔導員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榮譽指導員

苗栗扶輪社1999-2000秘書

職訓局烘培食品班 班主任兼講師

育民工家職校 兼任老師













---------------------------------------------------------------------------




罗杰.康得森博士 Dr.Roger Gunderson
- 西太平洋大学的健康科学博士、克莱顿学院的自然医学博士。
- 著重于生物科技的应用,对人类细胞及免疫学诊断进而成功开辟了多种荧光染色测试以及多种蛋白酵素的分析检测。
- 全世界闻名的MMI自然生化制药厂的总裁,对医学领域贡献很多。
- 现任爱佳倍优质生活国际集团的总裁。

---------------------------------------------------------------------------------------------------------


唐骏出示博士证书希望平复造假传言



--------------------------------------------------------------------------------------------------------------------------------


宽容法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管理系,

安徽省九华山佛学院及其研究部律宗系,曾获南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西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哥,我也想要模仿你!





傑出校友同學介紹



* 鍾仕達(MBA) 新加坡 亞洲台商總會總會長
* 劉雙全(BBA) 印尼 亞洲台商總會前總會長、中華民國僑務委員
* 拿督陳坤煌(PHD)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台商總會長
* 拿督李芳信(PHD)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台商副總會長
* 拿督丁重誠(PHD)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台商副秘會長
* 陳水龍(BBA) 泰國 泰國台灣會館主席、中華民國僑務委員
* 吳榮輝(MBA) 泰國 泰國台灣商會副總會長
* 張偉智(PHD) 澳門 葡國台灣商貿易商會會長
* 林清輝(PHD) 大陸台商 大陸台商資深會長聯誼會主席
* 徐聖翔(MBA) 香港 港澳台灣同鄉會副會長
* 張正章 (MBA) 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前會長
* 黃振昌 (MBA) 國際傑人會世界總會前會長

中華民國青年創業楷模

* 張欣哲(BBA) 德欣企業(股)公司
* 林炳燿(BBA) 青創會前理事長
* 陳瑞榮(MBA) 力山工業(股)公司(上市)
* 陳慶昌(MBA) 迪斯耐幼兒教育機構
* 許培勳(BBA) 慶豐富實業(股)公司 青創會前理事長(上市)
* 施毓隆(BBA) 青創會前理事長
* 張炳燿(BBA) 彰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 林純精(BBA) 羅莎食品(股)公司
* 蘇勝明(BBA) 和旺建設(股)公司(上市)
* 劉志雄(MBA) 祥裕電子(股)公司
* 周萬順(PHD) 一銓精密工業公司(上櫃)
* 林榮德(BBA) 信義陶瓷(股)公司(上市)
* 謝俊達(MBA) 東霖工業(股)公司
* 吳有明(BBA) 信達印刷電路(股)公司
* 林信義 (BBA) 欣錩公司(上市)
* 莊淑惠 (BBA) 台群阡維(股)公司

海外青年楷模

* 李芳信(PHD) (馬來西亞) 永信藥品工業(馬)公司
* 李明福(MBA)(泰國) T.PAPER CO., LTD
* 林美興(MBA)(新加坡) BATULIN CONSTRUCTION CO., PTE LTD
* 譚榮根(PHD)(香港) TAM WING GUN HOLDINGS LTD
* 丁重誠 (PHD) (馬來西亞) 彥武紙業公司
* 蔡欣恬 (BBA) (馬來西亞) 聯合企業有限公司

立法委員

* 許舒博(BBA)
* 陳進丁(MBA)

國大代表

* 廖榮清(MBA)
* 劉孟昌(BBA)
* 鄧鴻吉(MBA)
* 陳燦鴻(MBA)
* 呂文進(BBA)
* 林榮德(BBA)
* 楊肅元(BBA)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二班学员通讯录

  姓 名 性别工作单位 职务

  田 春 女 威尔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陈亦佳 女 中国文联 公务员

  陈慧凯 男 监察部 干部

  杨贵生 男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张 钧 男 清华同方 企划主管

  鲁志红 女 北京城建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

  邱景文 男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商务

  赵 梅 女 西门子 商务

  陈 思 男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杜 倩 女 北京中北商标专利事务所

  王 正 男 北京中北商标专利事务所

  李伦哲 男

  金 靓 女 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 注册经理

  吴 阳 女 亚商在线 go-vern-ment关系专员

  陈茂良 男 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宋 芳 女

  武 桔 女

  张索鑫 女 北京钟表工业专营公司 文员

  安江南 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何雅琼 女 北京盛世恒丰贸易有限公司

  郭柳燕 女

  高弘轶 男

  焦志亮 男

  吕 岩 女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秘书

  刘传芳 女 朝阳区豆各庄乡人民go-vern-ment 科员

  刘 勇 男 海军装备研究院 翻译

  吴莎莎 女 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秘书

  吴艳云 女 北京电力公司 经理办主任

  曹斌 男 北京市公共安全专家局东城分局 科员

  尚徽 男 北京市公共安全专家局东城分局 民警

  白保玉 男 北京市民政局 科员

  熊晓颖 女 天睿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陶涛 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包瓴瓴 女 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欧欢欢 女

  骆 宇 男 大兴区地方税务局 科员

  孙雅楠 女 北京市司法局 科员

  于庆华 女

  尹 凌 女

  汪爱君 男 北京市尚公律所 律师

  李燕霞 女 中国银行丰台芳星园支行

  彭 鹏 男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科员

  杨琳琳 女 Motorola

  张 凤 女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 职员

  张燕云 女 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 教师

  黎人凤 女

  黄 伟 男 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认证公司 审核员

  马宏涛 男

  卢 欣 男 工行北京分行 副科长

  李晓芳 女 北京市商标专利事务所 律师

  蔡正平 女 北京市公证员协会 职员

  王晓涛 男 中国经济导报社 编辑

  董 珅 女 北京世纪安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经营部经理

  谷 川 男 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 科员

  斯 然 女 北京市热力集团热源分公司

  刘伟宁 男 卫生部保健局 主任科员

  宋红辉 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教师

  黄一谷 男 华农财产保险股分有限公司

  史运德 男 北京市门头沟区司法局

  赵 楠 男 农业银行宣武支行成事吉分理处

  刘 静 女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李 强 男 中关村建设奥运篮球馆总承包部

  喻小玲 女

  张 薇 女 中建二局

  王 鹏 女

  张 楠 女

  石慧杰 男 北京长安律师事务所 律师

  贾 濛 女

  胡海涛 男 北京市版权局

  姜 涛 男 北京中创律师事务所 律师

  毕 敏 女

  朱晓波 男

  侯韩芳 女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吕建波 男

  马 宪 女

  p.li 女层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郄俊珺 女

  张 昕 女 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采编

  苑 芳 女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

  寇向卉 女 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 律师

  张发靖 男 法律出版社 经理

  陈吴阳子 女 普天太力

  郭 琳 女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办公室 教学秘书

  李 岩 男 最高人民法院

  王振泉 男 山东兰田集团法律部

  高 岩 女

  武云溥 男 新浪网 编辑

  林信成 男 北京作家协会 艺术家,作家

  陈爱如 女

  王 博 男 专利局 科员

  郑丽珍 女

  张 晖 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谢 芳 女

  宋 宇 男

  张建新 女 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 行政主任

  马红科 女 北京金色窠间房地产经纪公司 副总

  游 涛 男

  邱祎杰 女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 职员

  柳金辉 男 执行董事

  黄 惠 女 北京市宝鼎律师务所 律师

  李会征 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房山分局 科员

  张祖瑜 女 崇文法院 科员

  李佳新 女 中伦金通律所 法助

  何 睿 男 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 科员

  赵彦波 男 亚宝集团北京办事处 职员

  陈明刚 男 总经理

  杨 华 女 天则经济研究所 助理

  刘宜萍 女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北京埃索特公司

  陈 凯 男 中凯律师事务所 律师

  张 婧

  房 芳 女

  蔡概还 男 银监会

  胡晓燕 女 新世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陈贝贝 女 中央电视台 编导

  王 宇 女 联美投资有限公司 董秘

  罗 曈 女 北京亚格南科贸有限公司 经理助理

  张海遥 通州法院 助理审判员

  原海涛 通州法院 法官

  林 岚

  程艳红 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杨 迪 女 工商宣武分局 科员

  曹慧明 女

  李佩芫 女 环球之旅杂志社 记者

  郝爱群 女

  张 帆 女 首都心科研究所

  李晓红 女 北京市逢时律师事务所 律师

  王珊珊 女 中北商标专利事务所

  张 琴 女 中证 副总经理

  商 靓 女 国家商务部 科员

  李 琦 女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王 芳 女 北京市go-vern-ment采购中心

  付晓辉 男 中国贸促会

  刘玉梅 女 北京市民政局 副科长

  王 昕 女 中央电视台 编导

  刘 康 男 C.P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办公室 干事

  杨兴惠 女 三月风律师事务所 律师

  张林鹏 男 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公司 职员

  岳 雷 男

  林 扬 女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稽查

  庄越明 女 律师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三班学员通讯录

  姓 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

  邓 旭 男 中国日出集团 总裁

  刘 毅 男 北京大学医学部 副研究员

  朱 容 男 安盛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办经理

  野永东 男 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 副总经理

  王 臣 男 钢铁研究总院 副院长

  徐若钢 男 钢铁研究总院 院长助理

  李正大 男 利是集团 董事长

  王 坚 男 北京首都旅游股份公司 董事副总裁

  杨成功 男 北京中交星网宽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张 勇 男 江苏省电子商务公司 总裁

  李 瑛 女 深圳法制报社 秘书长

  刘如玲 男 北京和敬商社 总经理

  肖 斌 男 北京大开明经济贸易发展中心 总经理

  蓝 海 男 中国国旅贸易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海燕 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总经理

  禹晋永 男 北京凯爱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

  薛 英 女 北京星豹广告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叶 丹 女 上海美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时 彪 男 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景京 男 味元饲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冯 晶 男 北京安盟投资策划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建伟 男 中国北海宇丰经济实业发展公司 副总经理

  赵 然 男 北京迪玛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志伟 男 北京信捷通移动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常务副总

  张永全 男 北京普贤德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邵佩民 男 中国国旅贸易有限公司 副总裁

  王德忠 男 吉林天三奇实业集团 副总经理

  武 红 女 中国科学院科技物资中心 财务主任

  周世锋 男 北京正平律师所 律师

  李群先 男 北京远大创世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王京文 女 北京远大创世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张金澎 男 北京宾阳建筑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总经理

  姜 涛 男 连云港石港高压电瓷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四班学员通讯录

  姓 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

  刘 青 男 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

  蔡 明 男 董事长 董事长

  罗旭华 女 北京旅游学院 系主任

  邓海靖 男 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

  王彦权 男 吉林省烟草专卖局 高级经济师

  王力工 男 志阳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新文 男 河南北方通讯工程公司 董事长

  王京城 男 美国ExperExchange.Inc 副总裁

  吴 刚 男 沈阳东大迪克化工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胡志超 男 济南天一印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杜淑英 女 青海三江源集团四宁建筑装潢有限公司 总经理

  于 炼 男 中机电集团 董事长

  包天华 男 重庆良华房地产 董事长

  崔长青 男 北京化学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 经理

  叶 军 男 北京招润投资公司 总经理

  李枫秋 女 清华大学CIMS中心 咨询顾问

  濮春干 男 天津梅塞尔凯德气体系统 总经理

  蒋实刚 男 盘锦正和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郭津迎 女 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院办主任





下面是一个办理学历的

网站广告:




法律漏洞曝光

没有课程学习,您可以在几天之内马上拿到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和教授资质。

法律漏洞利用

您是不是因为没有一定的学位而错失了晋升的良机,为此感到烦恼?您是不是因为没有一定的学位而错失了晋升的良机,为此感到烦恼?


如果您需要:


* 在几天之内,获得一个合法的大学学位
* 确保您的学位能随时通过验证,比如说,一个未来的老板联系相关机构来核实您的学位证书
* 不学习课程,只是想立即得到一个学位
* 支付比其它服务商少10倍的费用,我们能以低至100美元的价格拿到一个学位










我们能为您提供帮助

服务质量如何?
在5天之内,您可拿到认可的大学学位

* 所有学位都经过了注册
* 具有合法性和可验证性
* 没有课程学习要求
* 速递送达

上服务由1998年起,现在是我们第十二年为你服务







副学士学位, $120 USD
学士学位, $130 USD
硕士学位, $145 USD
博士学位, $170 USD
教授职称, $200 USD
研究员, $200 USD
学术研究员, $200 USD
名誉博士, $300 USD


用户反馈 -





从事IT管理的Geoff D.理学学士

'在22岁时,我已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电脑专家,成功地经营了一些网站。在我从 satisfieddegree.com获得学位之前,我到过一些大型公司推销自己,竞聘IT岗位。由于没有文凭,我甚至没有进入面试阶段,而那些缺乏工作经验,只有一纸文凭,没有真正接触过现实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学生受聘了。
在我获得学位之后,应聘第一个工作时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我有了展示 IT方面才能的机会,并成功地受聘了。我的老板为聘了我而感到很高兴,并考虑给我升职。如果没有你们的这项服务,我想我会一直被拒之门外。'







Andrew Kelly哲学博士

'我是一个英国公民。我第一次意识到你们的这个业务的真正价值,是在我重新申请护照的那次,这个护照上附有博士学位称谓。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在我的新护照入境专门意见就栏注明:本护照的持有者是‘博士’而不是‘先生’。我发觉在旅游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礼遇。'







Brian Courtney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之后,我到了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在购买机票时,我出示了护照和信用卡,它们象征着我的身份。当机票被打印出来时,我被通知到14号柜台登记。当我过来时,不得不到有100多人的队列后面排队。5分钟过后,一个迷人的英国空姐向我走来,并问我是否介意“这边走”。我被带到15号柜台,登记了我的行李,这个柜台专门为我开设,我登记完后就立即关闭了。我非常吃惊,几乎说不出话来!'







Mariah Benton学士,工商管理硕士

'我是一个私营业主,把我的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两个后缀(BA, MA)称呼印在了我的名片上。尽管我的业务并不要求大学文凭,但是我发现从此生意上的客户剧增。同时我还发现在费用和报价上的讨价还价不断减少'

广告网站载图:





----------------------------------------------------------



我想到:



人生三十而立的是原则!



当诱惑和困难摆在面前的时候,

自己的原则要不要坚持?

自己要不要过一个真实的人生?

自我成就者------

self made person。



我记起俞敏洪经常讲的 “从中专走到哈弗”的一个例子----“自我成就者”



(视频观点: 太多人为了虚荣的成功,学历的成功,而忘记了人生的成功!脚踏实地的成功!)
[ 阅读全文(721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让官员申报财产比打日本还难?

让官员申报财产比打日本还难?

(2009-03-15 07:41:20)








标签:

财产申报

木然

反腐

抗战

杂谈


分类:公民之声



  抗战只用了八年,日本就投降了。让官员申报财产已经呼吁十四年
了,可本届人大会上有人提出还得延缓三年。这样加一起是十七年,还不知道到时候这些所谓的“公仆们”能不能向他们所谓的“主人”投降,我估计也是妄想……
唉,真没想到,让官员申报财产比打日本还难!


  ——总觉得,我们的“反腐”持久战就像赵本山说的“扯蛋”!


 


         官员财产申报:三年缓刑还是三年缓行?

     作者:木然 2009-3-15 00:12:15
发表于:博客中国

  官员的财产申报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十四年的时间,有的委员在这次人大会上提出财产还得延缓一段时间,大约需要三年。这样,财
产申报加在一起是十七年。


  这不能不使我产生若干联想。

  联想之一是打仗。我们党打日本人用了八年时间,打国民党用了大约四年时间,抗美援朝用了三年时间,加在一起是十五年,看来官员财产申报比打日本、打国
民党、打美国要难多了。官员真是有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联想之二是建国后犯错误的时间。反右是两年,大跃进是三年,文化大革命是十年,加在一起是十五年。三次犯错误的时间也没有官员申报的时间长。他们不怕
人民倒霉人民死,谁死都行,就是怕官员死,他们可以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联想之三是包青天。官员的财产大概太多,转移起来短时间有难度,长时间就会从容不迫地缓慢地理直气壮地转移财产,到申报那一天财产都转移完毕,国内的
每一官员就都由贪官变清官。终于明白,原来现代包青天都是这样培养成的。


  联想之四是胜利大逃亡。逃到国外的官员部分是慌忙逃窜,部分是从容逃离。三年的时间使慌忙逃窜的官员变成潇洒镇静,临走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政府,
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转移财产的机会。


  联想之五是小偷。小偷惯于偷偷摸摸,见不得人。官员的财产如果是光明正大获得,就没什么可怕的,身正不怕影歪。如果是见不得光的,那一定是搜刮民脂民
膏,三年之前违法,三年之后也违法。既然违法,为什么要等到三年之后解决而不现在就解决呢?为什么要通过政策解决而不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呢?


  联想之六是一个党员票抵三年刑的传说。党员和普通人犯法,按法律可判三年刑,可党员犯了法,开除党籍即可,不再判三年刑。一个普通人就没那么幸运,犯
了同样的法会判三年徒刑,我对此一直不信。因为多年的政治课教育我,共产党领导人民制订了宪法和法律,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没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之上和之外的特权。这句话的意思是,共产党员犯了法,不是党员的判三年,是党员的也判三年,王子犯法还与民同罪呢(尽管光说不练)共产党比封建皇帝要
先进。官员申报三年之后才能有行使的可能性,使人不能不想起过去的传说。


  真实的原因是官员已经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置公民利益于不顾,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利益是唯一重要的利益,他们可以通过发扬
八年抗战的精神、打国民党的精神、抗美援朝的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三年只是托词,三年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三年之后还有三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
又三年,左遮右掩还三年,三年复三年,三年何时了。


  三年申报的真实想法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是把矛盾不断地往后推移,让后人去收拾乱摊子,为自己的暂时太平与和谐让后人蒙受苦
难、动乱甚至战乱。

网传女子世博排队被挤怀孕























http://health.cnhubei.com  2010-7-22 15:6:48  网络








医疗服务投诉平台,荆楚网帮您维权! 《家庭保健》杂
志,您的家庭医生





    核心提示:家住浦东新区的陈女
士窝火了一整天,原因是早上女儿向其要1000元钱,却不说其要钱的原因,经陈女士再三逼问,才得知原来女儿(何婷)在5月30日去世博展览馆展览时被一
男子强奸而导致怀孕。










  近日,网上有传言称:6月11日,上海康桥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者是受害人的母亲,报案
者称其女儿在世博展览馆展览期间被一男子强奸怀孕。


  家住浦东新区的陈女士窝火了一整天,原因是早上女儿向其要1000元钱,却不说其要钱的原因,经陈女士再三逼
问,才得知原来女儿(何婷)在5月30日去世博展览馆展览时被一男子强奸而导致怀孕。


  为此,记者来到了受害者何婷(化名)的家中,此时的何婷低着头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据陈女士描述何婷从5月
30日去世博展览馆回来后就郁郁不乐,陈女士还以为是何婷去看superjunior的演唱会因没领到票才不开心,安慰了两句就算了,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
的事。


  以下的记者和何婷的对话:


  记者:是什么时候发生这样的事?


  何婷:5月30号去看superjunior演唱会的时候,当时大家挤的去领票,就在那个时候发生的。


  记者:当时周围都没人吗,你为什么不求救?


  何婷:不是没人,是人太多了,当时我被挤的时候,感觉背后有个人用一只手抱住了我,然后另一只手褪下了我的内
裤,我当天穿的是裙子,然后就那样了。我也求救了,可是没用,大家都挤着抢票,就算看到了他们也不会管,而且现场那么挤,想管的人也无能为力,我想推开那
男的,可是现场实在太挤了。


  记者:你为什么不及时报案呢?


  何婷:当时那男的做完后就走了,现场那么挤,我连他长什么样,几岁都不知道,怎么报案,报案只会让更多人知
道,丢人而已。


  希望大家以后在公共场合请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此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

Wednesday, July 21, 2010

[转载] 关于三峡大坝:那些让人无语的的新闻标题党和断章取义帝

文章最开始出现在校内人人上,后来被封禁,最后在豆瓣上找到了这篇转载,而特别是刚在论坛看到有人拿这些标题说事的人,就想起转此贴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827675/



你们看这张图,三峡大坝很令人无语吧:






p81606545-1.jpg









不过我是个较真的人,就去查了这几篇报道的链接,还真给我找到了,看完之后我不得不感叹,比三峡大坝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标题党和断章取义帝的恶心。。。


——————————————————————

第一篇,《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03年):

http://news.sina.com.cn/c/2003-06-01/0854176837s.shtml




为什么说它可以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呢?文中说:“按照设计,三峡大坝必须抵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如下图)



可见这是三峡大坝的完全建成后的终极目标,但是三峡大坝凭什么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呢?同样是新浪的报道《三峡大坝课抵御万年一遇洪水》(06年),做出了回
答:http://news.sina.com.cn/c/2006-05-20/02438980184s.shtml




“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究竟如何?郑守仁昨日指出,三峡大坝建成后,其防洪能力将提高到百年一遇,并且三峡大坝的设计防洪能力是按照1000年一遇的防洪标
准设计,即使真的遇到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峡大坝依然可通过有关辅助措施予以抵御。”(如下图)



也就是说,三峡大坝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是靠与整个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相配合,否则,独木难支。

——————————————————————

第二篇:"三峡"将全面发挥防洪功能 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07年)

http://news.qq.com/a/20070509/000336.htm



这篇又是具体怎么说的呢?



“从今年夏汛开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功能,具备抵御千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能力。”



“根据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在大坝整体封顶、库区蓄水位达到156米以后,枢纽就要满足长江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要求。去年10月27
日,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56米,从而具备了对中下游承担防洪任务的能力。”





就是说,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的推进,蓄水能力的增强,抗洪能力逐渐提升至长江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

第三篇: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08年)

http://news.sohu.com/20081021/n260148246.shtml




“三峡大坝将于20日全线浇筑至海拔185米的设计高程。6月6日,右岸上游围堰爆破拆除后,大坝开始挡水。



李永安表示,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的2006年防洪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今年汛期的蓄水水位不超过150米。这意味着如果遇到1998年那样的大洪
水,通过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功能,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安全度汛。如遇特殊情况,经报国家防总批准,还可以继续升高水位,以控制长江干流水量,减轻长江中下
游的压力。”(文章不长,这么大段的很好找,这个就不截图了)



看懂了吗?就是说如果像当年那种百年一遇的来了也不怕,没说不能抵挡千年一遇的。如果不理解的,回去上逻辑课。



——————————————————————

第四篇: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10年的。。。我真觉得这篇太标题党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qjubuzaodafengxiji/content-2/detail_2010_07/20/1796948_0.shtml




魏山忠(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尽管这次峰值很大,但从洪水的量级上来讲,还远不及1954年和1998年,加上三峡水库的巨大的拦洪作用,长江中下游防
洪形势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看到没,没说三峡不行了,那这个新闻标题是怎么取的?

我只找到这么一段话,还是电视台的白岩松说得(囧)。。。



“白岩松:但是为什么我说还有不好的消息呢?因为现在,按理说我们到了175米高程,可以抵御百年洪水,但是现在的三峡工程想抵御百年洪水是几乎不可能
的,为什么?在175米高程之下还有2.847万的移民没移走。因此今年的三峡水库想要达到最高的调解洪水的能力,基本上还做不到。因此,有关的负责人也
说,今年三峡库区面对洪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此外,这个央视主持的访谈文字稿里面还揭露了许多填湖造地的行为,而湖泊本身是天然得抗洪利器:



好了,看完全文后,各位有没有跟我相似的想法呢?

Tuesday, July 20, 2010

湖北省委门口警察暴打领导夫人

惊爆!湖北省委门口领导家属被便衣误作信访对象暴打
  
2010/7/19 消息来源:大旗网

  2010年6月23日
上午,在湖北省委南大门,发生一起六人围殴一名体弱老妇的恶劣事件,大门几个监控视频清晰地记录了这一暴力场面。经查实,打人者均系武汉市公安便衣,被打
者陈玉莲是湖北省政法委综治维稳办领导的妻子,这天他还在河南参加中央政法委召开的会议。2009年5月18日,这位被打家属的丈夫参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作为先进代表曾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并握手留念。

  一、暴力“六打一”

  身心
受伤的陈玉莲现已住进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综合住院部(见图2、3、4),经过几天的治疗,她神志才清醒过来。对于当天的情景,现在回忆起来她仍感到恐
惧、屈辱。

  6月22日,陈玉莲跟省委政法委领导预约第二天拜见他。6月23日早9:10,她来到省委大门口。哨兵问:“干什么?”她
回答“我住桃山村(省委机关宿舍),是政法委的家属,约了政法委领导谈事。”哨兵就说“你给他打电话。”陈玉莲低头用手机拨号时,突然从省委大院里冲出来
六个便衣警察,一脚把她的手提包踢出几米远,一个身着黑色圆领衫、红色短裤衩、戴着粗项链的光头男人照着陈玉莲头部就是一拳,照其腿猛踢一脚,把她戴的帽
子也打掉了,被打得东倒西歪、眼冒金花的陈玉莲质问
“我是省委大院的家属,你们为什么打我?”光头咆哮:“老子打的就是省委大院家属,就是省长的老婆也打了,怎么样?”接着,六个人围着她,左一脚,右一
脚,像踢足球一样在她身上猛踢,数次把她打倒在地。光头一把将她仰面朝天地摔在大理石地面上,她挣扎着爬起来,三个便衣一涌而上,同时用脚猛踢她下身,再
次用力把她揣倒地上,上身和头部磕碰在岗亭铁栏杆上,她躺在地上试图用手机求救,便衣们将手机夺下摔毁。她被打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被打倒,她在六个强
悍男人的围殴中,无谓地挣扎着,她被整整群殴16分钟。省委大门口的摄像头清晰地录下这一恐怖的场面。

  在现场,华中农大医院教授周旭
荣和老伴付万生亲眼看到了这一可怕的一幕。周教授说:一个光头,戴项链的人突然从省委大院冲出来,对着瘦弱的陈玉莲照头就是一拳,还把她往门旁推打。他实
在看不下去,就上前劝说:“你们怎么打人,还象个样子吗?”那人却说“别人的事,你别管!”说完把他们往旁边赶。围观者中有一个认识陈玉莲的邻居也上前劝
说,“她是省委大院领导的家属,你怎么也打?”
“这不是你们的事,不用你们管!”光头恶狠狠地狂哮,似乎要置人于死地。陈玉莲的几个邻居从省委对面的小区跑过来,对这群打人的男人讲,她是省政法委黄厅
的爱人,你们不能打了。那六个便衣却说你们叫她家里来人把她弄走。邻居要求他们给政法委打电话,六个便衣警察却扬长而去。又过了近半小时,趴在地上神志不
清的陈玉莲,被人用车拉到了湖北省信访中心,关进了铁门里面的公安室,由两名警察看守着。

  一个半小时后,陈玉莲才缓缓清醒过来。她看
到面前一双大脚对着她的脸,是一名看守她的公安干警的脚翘在桌面上。她要求打电话给丈夫,远在河南省开会的丈夫,他不敢相信发生在其妻身上的事。他迅速报
告给政法委领导,约11:52,陈玉莲才被解救出来,被送往武汉中南医院,她头上,身上,胳膊上、腿上遍布伤痕。诊断结果是,她被打成脑震荡,软组织挫伤
几十处,左脚功能障碍,谷物神经紊乱……她躺在病床上,浑身哆嗦,呕吐腹泻不止,发烧几天,身心受到了重创。

  二、
公安机关称:打人是误会

  陈玉莲在省委大门被打。省政法委领导干部家属在省委大门被打……这一消息迅速被传开,人们开始怀疑,但很快得
到了证实。6月23日,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政法委、武昌区公安分局、水果湖派出所的领导纷纷赶到医院看望陈玉莲,并当面道歉。这一幕似乎有些莫大的讽
刺。

  6月23日下午5点多钟,武昌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昌区公安分局政委,水果湖派出所所长等一行看望陈玉莲。分局政委的一席话,让
在场人非常震惊。他说:“领导知道这事后很重视,你看我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并说,“误会,纯属误会,没想到打了这个大的领导夫人”。病床旁边几个看病号
的人实在听不下去,当场指责:“若是一般群众是不是都可以随便打,你们是不是打习惯了。” 陈玉莲气愤地说“你把我打死算了。
”说完,又是一阵呕吐。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43条规定“对他人进行殴打,体罚,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警察法》第22条,第48
条,第50条也规定,人民警察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就连《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对普通公民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或者多次殴打伤害
他人的行为,都要处以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 谁是元凶

  身为人
民警察,竞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省委大门前对一个进院办事的体弱老妇群殴,谁给了他这个权力?或者说,是受谁的指使?武昌区公安局政委几句话,大家不难会发
现几个疑点:一是打人是正常的,只不过今天打错了,所以称误会;二是因为你不是一般上访群众,而是省委大院领导家属,所以误会了;三是打人也是工作任务。

 
 由此可知,这次警察群体行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工作安排。那么谁策划安排了警察在省委大门围攻殴打陈玉莲这一事件?这个幕后策划者才是真正的元凶。他
比六个动手打人的警察还要凶残,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目前全国政法系统都在贯彻落实周永康同志关于“三项重点工作”的指示精神,试问
武汉市公安局队伍出现这样执法观念,执法行为和执法作风,如何体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群众质疑:把人民当仇敌,这还是人民警察吗?

===============



湖北省委门口警察暴打领导夫人
监控录像显示暴行持续16分钟,3名打人警察被处分


2010-07-21







  / 被打伤的陈玉莲/







  /
胳膊上的淤青清晰可见/


  网帖爆料


  6名警察暴打厅官夫人


  近日,网上热传“打错门”,网友纷纷以“太搞”、“很魔幻”“生活比小说更有想象力”“令人发指”发表评论,也有很多网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篇题为《惊曝!湖北省委门口领导家属被便衣误作信访对象暴打》的帖子称:6月23日上午,湖北省政法委综治维稳办某领导的妻子陈玉莲到位于武
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的湖北省委机关办事,在门口打手机给政法委领导时,被从省委大院冲出的6名男子打伤。


  网帖称,6人围住她左一脚,右一脚,像踢足球一样在她身上猛踢,数次把她打倒在地。过了近半个小时,趴在地上神志不清的陈玉莲,被人用车拉到了
省信访中心的一个公安室,被两名警察看守。11点52分,陈被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医院诊断,陈被打成脑震荡,软组织挫伤几十处,左脚功能障碍,植物
神经紊乱……


  当日下午5点多钟,武昌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昌区公安分局政委,水果湖派出所所长等一行看望陈玉莲。分局政委说:“领导知道这事后很重视,你看
我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并说,“误会,纯属误会,没想到打了个大领导的夫人”。


  伤者自述


  我以为打我的是黑社会


  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陈玉莲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退休医生,现年58岁。 


  陈玉莲回忆:6月22日,她与湖北省政法委一位副书记曾通电话,约在次日见面。找这位副书记,陈说主要为两件事,一是自己职称和待遇问题。另一
件事是几年前她的女儿在湖北省某大医院治疗时,“因为医疗事故去世,属于非正常死亡。公安机关早立案了,但由于一些干扰,案子一直没办下去。这次也想顺便
问问案件的进度。”


  省委门前被拦住 


  6月23日上午,陈玉莲在进省委大院南大门时被卫兵拦住。陈说,我是桃山村的,找政法委副书记。陈住在桃山村小区,是省委机关宿舍,正对省委机
关南大门,仅隔一条马路。陈说,省委大院有一个食堂,平时作为大院家属自己常进进出出,没想这次被拦了下来。卫兵让她先给里面要找的人打个电话。 


  莫名其妙遭暴打


  陈掏出手机,正在拨号中。“这时,一个剃光头、穿红短裤、脖子上戴一条手指粗的银项链的男人,从大院出来,二话不说一拳打在我的头上。我眼冒金
星,当时就坐在地上。” 


  “那个男的一看就像黑社会,我很害怕,我说你干吗打人,我是省委的家属。他说,就是省长老婆我们都打,就又踢了我两脚。从大院又出来几个人,把
我架起来,拳打脚踢,我就昏过去了。”


  陈说,“前面那个人,踢了我几次,又把我从地上拎起来打,我说我快奔60岁的人了,我犯什么法你打我?有围观的人也说不许打人,他们把围观的人
隔开,继续打我,后来的事我就失忆了。” 


  求救被认为是开玩笑


  陈玉莲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关在信访中心一个公安室。“一个警察坐在我对面,把脚跷到桌子上,冲着我的脸,这个镜头对我刺激很大。”“后来那警察
打了个电话,他一放下,我就抓起电话给我先生求救。他当时正在河南出差,开始他还以为我开玩笑,后来就给他的领导汇报了,过了很久才来人把我救出
来。”  


  上厕所警察也守着


  在医院治疗20多天后,陈的记忆才慢慢恢复。但让陈玉莲不能接受的是,在她住院的头10多天里,“他们每天都派公安干警在医院守着,不让我休
息,有个派出所所长连我上厕所也要站在厕所门口。”陈的家属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后来“跟武汉市公安局一位局长打了电话,才没有再派人来了”。


  听说被警察打很震惊


  “打我时,我还以为他们是黑社会,后来听说他们的身份居然是人民警察,我感到非常震惊!”陈玉莲说,住进医院后,不断有各级领导前来道歉,“有
武汉市公安局的,有武昌公安分局的,有局长,有政委,还有水果湖派出所的正所长,副所长。 另外,网帖中称武昌公安分局那位领导当众说的话,也被陈玉莲证
实。


  录像为证


  16分钟施暴过程“惨无人道”


  记者调查发现陈玉莲的丈夫是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黄仕明。黄仕明向记者证实了爱人被打一事。 


  陈玉莲被打过程,被省委南大门几处监控摄像头全程摄录。看过录像的陈玉莲家属告诉记者,录像非常清晰,施暴过程“惨无人道”,从6月23日上午
9点10分到9点26分23秒,殴打过程持续超过16分钟。 


  “简直就像一群疯狗。”看过录像的陈玉莲妹妹陈翠莲告诉记者,“打人的那个光头,满脸横肉,人高马大的,一上去就把我姐姐的提包一脚踢飞几米
远,对着头就是一拳,照着大腿又是一脚。” “后来又有四个人一起上,一个人拉着手,三个人用脚踢,把我姐姐推倒在哨兵的铁护栏上。我姐姐挣扎着想爬起
来,又被他们打倒在地,其中一个人两只手抓着我姐两条胳膊,像是日本相扑的动作,把我姐甩在地上,脑袋和四肢全部着地。”陈翠莲描述录像中的情景。 


  陈翠莲说,“姐姐身高不到1.6米,体重只有82斤,打人的6个人身高全在1.8米以上。我们到医院看到姐姐身上到处都是青斑,家里人没有一个
不掉眼泪的,姐姐几次都不想活了。”陈翠莲还说,姐姐右臂残疾,当知青时因劳动受伤,骨折后变形,至今仍是弯曲的。


  陈翠莲还介绍,由于被打的是省政法委干部家属,当地省、市领导非常重视,“光我知道,省政法委有15个领导都看过这个录像,武汉市公安局的一把
手也看过。”事后家属强烈要求将录像曝光,但直到目前“录像仍被有关部门封存”。 


  “我在想,如果被打的不是我姐姐,而是一个普通人,他们领导还会这么重视吗?我甚至想,他们可能连公安干警的身份都不会承认。”


  记者调查


  打人者系公安“信访专班”人员


  据陈家事后从公安部门拿到的名单,6名打人者分别为:肖某某、普某某、郑某某、刘某某、潘某某、余某某,均为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干警。 


  湖北省政法委一位知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打人者确为公安局便衣警察。他们编制属武昌公安分局水果湖派出所,是公安部门设在省委大院的“信访专
班”人员,任务则是维护治安秩序,如一旦发生冲击省委大门,有打砸烧等突发事件,则由他们来维持治安。 


  发帖者质疑


  打人也是


  工作任务?


  现场目击整个过程的原华中农大医院教授周旭荣和他的老伴付万生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女的不肯上车,被车上人和下面打的人连拖带踹拉上了车。”
两位老人还记下了车牌号:鄂A.W0244.在武汉,“W”是政府车辆编号。 


  为了自己的事,周旭荣和付万生两位老人曾上访多年,还去过北京等地。周说,我到过很多地方、很多机关上访,“但像这次这么恶劣的,说实话,我们
都还是第一次看见。” 


  而发帖者则对道歉领导的话表示质疑:从领导的话不难发现,一是打人是正常的,只不过这次打错了,所以称误会;二是因为你不是一般上访群众,而是
省委大院领导家属,所以误会了;三是打人也是工作任务。


  最新进展


  3名打人警察


  被处分


  昨日,当地警方回应此事时称:6月23日9时10分,省妇幼保健院退休护师陈玉莲在省委南门越过警戒线时,被执勤武警战士拦住询问,并要求出示
证件。此时,正在执勤的武昌区公安分局水果湖街派出所民警要求陈退至警戒线外,民警肖邦明、郑志强、蒲全鸿在拉扯中行为粗暴,致陈玉莲受到轻微伤害。


  7月20日,武昌公安分局对3名在执勤中行为粗暴的民警作出处理决定:对民警肖邦明给予记大过处分,并调离公安机关;对民警郑志强、蒲全鸿给予
记过处分。


  相关链接>>> 


  开封警察殴打游客


  派出所长跨省道歉


  7月14日,网友“岳阳最美”在某论坛发帖《开封府何处再觅包大人 岳阳籍华侨在开封报警遭殴打》,讲述了自己与同伴在开封某景点被三轮车撞
伤,报警后被警察殴打一事。帖子发布后,众网友跟帖,纷纷谴责打人者。


  7月18日,“岳阳最美”再次在该论坛上发帖《河南开封市公安局派员来岳处理岳阳籍游客报警遭殴打一事》,称开封市公安局龙亭分局政委王保安等
人从开封赶到岳阳,代表警方向当事人道了歉,并对当地警方的做法表示赞许。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