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8, 2010

【漫谈中国的大学】

【漫谈中国的大学】(修改稿)



via https://www.google.com/buzz/puff1984/E2XPn2cRcGt/%E6%BC%AB%E8%B0%88%E4%B8%AD%E5%9B%BD%E7%9A%84%E5%A4%A7%E5%AD%A6-%E4%BF%AE%E6%94%B9%E7%A8%BF-%E5%90%BE%E4%B8%81

吾丁



1. 提起中国的大学,第一个必须提到的伟大的名字就是蔡元培。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年轻时就开始在本乡办学,30岁出头时到上海南洋公学任职,同时继续他自身的学习培养。其
间最有名的就是他拜师马相伯老先生学习拉丁语的轶事。马先生认为拉丁语在欧洲已经没落,没什么学习的必要,但是年轻的蔡先
生认为要学习欧洲的哲学,则必须学习拉丁语,于是拜师学习。蔡先生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很早就去马先生的住处敲门请教,有时去
太早,马老先生甚至还没起床。马先生有感于蔡先生的求学精神,于是索性让他多组织一些人共同学习。蔡先生很快就从南洋公学里挑
了24名年轻才俊,一起随马先生学习。后来马先生就以这24人为基础,于1903年成立了震旦学院,这就是复旦大学的雏形。人
复旦是“江南第一学府”,马老先生是复旦奠基人之一,殊不知马老先生还是年轻的蔡元培先生的老师。这样“论资排辈”,开句玩笑话,
北大应算复旦的弟子之辈。一般人所不知的是,在元培先生走马上任北大之前,马相伯先生也当过北大的校长。当时的北大,一派混乱,
校长如走马灯般地更换,直到蔡校长上任,北大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这是后话。蔡校长是马先生的弟子和晚辈,当属确定无疑

顺便提一句,南洋公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可见蔡先生又是上海交大的前辈。



当时的中国教育,刚刚起步,一切都在摸索之中,端赖社会气氛之自由与宽容,教育也很自由。无论在南洋公学还是在家
乡办学,还是在后来的北大,蔡先生都是秉其耿直的性格,坚定的办学方针,不与任何旧势力妥协,“辞职”或“罢学”是家常便
饭,但是因为社会自由,罢学以后,另起炉灶也很简单,所以,那个年代学校经常更换门庭。



蔡先生任职北大校长始于1916年。在此之前的北大,是一座乌烟瘴气的大衙门。学员们一般都是来混日子的“老
爷”,根本不知道“上大学读书”是怎么回事儿,学员老爷们都带着下人,上课时,下人到老爷房间“恭请大人上课”,老爷才
下烟枪,蹒跚而至。而所谓“上课”,也只是一些规定不变的讲义,学员们也不学习,最多到了考试时找点别的办法应付一下而已。离
学校,肩上多了个北大的“招牌”,升官也好,谋职也罢,多了一个资本——当时的北大就是这样。



蔡校长留学德国归来以后,先担任了四年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然后上任北大校长。在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北大才
步树立起了以追求“民主”和“科学”为目标的学风,并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北大的校训。蔡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个
出的自由主义派知识分子,坚持信仰,追求真理,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惜抛弃一切。



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高校里巍然屹立的丰碑,乃是因为蔡校长任职期间,为北大开辟的焕然一新的校风和校训。没有蔡元
培,就没有北大

今天的北大,动辄以“爱国主义”为吹嘘的资本,殊不知这已经背离了蔡校长的北大校风。自由主义是一个高于爱国主义的理念,它
以包含爱国主义,反过来,当你只强调爱国主义的时候,你就无法追求自由主义了。



从北大展开,当我们回首当年的大学时,还可以看到梅贻琦校长的清华,竺可桢校长的浙江大学等等老字号的中国名牌大
学。这些老一代中国的大学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执教时期,虽然校风各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相近的理念,那就是:大学是钻研
学问之地,大学不是有高楼大厦而是有大师之地。这样的理念,是他们普遍持守的信条。这些伟大的知识分子和他们所率领的大
学,其时虽然处于风云激荡的民族危难岁月,但是彼时的中国,仍处于相对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社会环境,肇始不久的大学教
育,虽然筚路蓝缕,步履蹒跚,仍然在这些出色的校长们的带领下,取得了各自的成绩,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教育基础,这
大学最迷人的时代,也就是这些校长们掌门的时代。同时,他们的存在,也成为当今尸位素餐的中国的大学后人们颓唐没落的一个个鲜
的对照,思量起那些声名卓著的先辈,今人能不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乎。



国民政府时期,先有外敌入侵,后有内贼变乱,民不聊生,灾变相寻,和平建设的时间不长。但是国民政府时代,大学教
育没有中断,虽历尽劫难,各个大学仍然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这一段时间,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教育发展
史。



复旦大学的壮大,也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复旦当时内迁至大后方重庆,这段历史是复旦校史上很重要的一段。国民政府
期,政府大力扶持复旦大学,复旦的许多学科的著名教授,就是当年国民政府从浙江大学或其他大学调到复旦去的。复旦的创始人,是
相伯和李登辉二位先生,现在复旦大学的大礼堂叫“相辉堂”,就是取两位先生各一字而成。李登辉先生其实是一位出身南洋的华侨(
切来说他不是中国人),毕业于耶鲁大学,他的目标就是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中国的耶鲁”。这样说起来,南北两大名校,复旦是遵循
式风格成立发展的,而北大则是以欧陆模式成长起来的(蔡校长留学德国)。



除了北大清华复旦浙大这些今天的超一流大学以外,通观今天的绝大多数一流大学,都是晚清到国民政府期间创建的。比
如国立武汉大学,雏形成立于1893年,比京师大学堂还早,正式冠名“国立武汉大学”是1923年;(到今天,只有武大还
正式自称“国立武汉大学”。),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1904年;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院创建于1902年);中
山大学,1924年;兰州大学,1928年;同济大学,1907年;南开大学,1919年;厦门大学,1921年;四川
学,1896年;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1895年),哈工大,1920年,等等,加上各地的教会学校,构成中国当代教育的
镇,成为培养中国人才的摇篮。今天我们耳能详熟的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就是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历史地来看,国民政府是延续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脉络,推翻满清王朝而成立的。时代所限,中华国民政府虽然不是完美
的,但是它至少有两大特点与后来的中共政权有根本性的不同。第一,它的成立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针对满清所开展的一
系列革命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中国主流社会里的一批精英人士,痛感于时代潮流和世界格局之要求,自下而上地开始的一个革命过
程。换句话说,国民革命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精英,因着自己国家的需要,为了自己国家的前途而奋斗的一个过程。”第二,国民
政府没有对中国社会进行摧毁式的社会变革,它基本保持着中国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到大部分文化传统的既有风貌。换句话说
国民政府的中国仍然是“中国”。

从第一个特点可以说,国民政府是合法的;从第二个特点可以说,国民政府是合理的。



作为参考,我们来看看1948年国民政府部分政府官员的教育背景。



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伦敦经济学院博士

行政院长:翁文灏 -----比利时鲁文大学博士

外交部长:王世杰----伦敦大学经济博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驻美大使:胡适----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教育部长:朱家骅-----柏林大学博士

司法部长:谢冠生----巴黎大学法学博

交通部长:俞大维——哈佛大学博士

社会部长:谷正纲——柏林大学博士

卫生部长:周诒春——耶鲁大学硕士

粮食部长:关吉玉——柏林大学博士

考试院长:张伯苓——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芝加哥大学名誉博士 (注:南开大学创立者)

司法部长:王庞惠——耶鲁大学博士

立法院长: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最高法院院长:谢赢洲——巴黎大学法学博

上海市长:吴国桢——-普林斯顿大学博



不必多说什么,当年国民政府的主要官员与后来的中共政府官员,在文化教育水准方面的差距,一目了然。当年国民政府与欧美文
的距离更接近,与民主政制接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更高。是否可以说,如果没有内贼变乱,假以时日,中国必能走上一条与今天截然不
的道路。上帝没有这样带领中国,我们只有一声叹息。



总而言之,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基础已经成型,就等着中共来祸害了。



2.陷落与停滞



1949年,内战结束,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中国大陆沦陷,大学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就进入了一个灾变时期,在这
个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学教育中断的十年。



中共的特点,相对于国民政府,截然相反。从结论来说,第一,中共的革命乃是“中国的一小部分社会边缘人士,在外国
势力(第三国际)的煽动和扶持下,为了外国政治势力(苏俄)的需要,以恐怖活动为主要手段,在中国进行的一场推翻现政权的
过程”。第二,中共建政以后,发动了一系列彻底的毁灭式的政治运动,其结果是把中国社会摧毁,历史上那个“中国”已经不复
存在。



一对一而言,中共政权既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理的。



在毛时代,中共第一代强人们靠着枪杆子的威力,还可以尽逞一时之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共这两个特点越来越为人所
诟病,而中共自身,根本无法给世人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到现在,中共还在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瓶颈中挣扎,所谓“摸着石头
过河”,就是他们无奈心态的写照。可悲的是,因为这两个胎记过于明显,估计他们到死也不过不了河。



教育是否受到重视,很大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执政者对教育的态度。从最高领袖毛个人的经历以及他的性格来说,年轻
时代的毛,作为一个乡村青年,既没有书香门第的学问传承,也不是名门望族的出身背景,他的个人奋斗,的确经历了千辛万苦
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打工,其中也有蔡元培先生的间接帮助。但是后来的胡适,则对毛毫不客气,丝毫不掩饰他对这个农村青年的轻蔑。
胡适曾直接嘲笑过毛的古体诗词不通顺。这些当年在北大“受辱”的细节,成为毛一辈子不能抚平的心灵创痛,一旦他掌握了中国的
力,他就有了机会和权力来报复,反过来羞辱他心里深处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人。这就是毛对于知识分子毫不客气地发动一连串政治运
的心理动机。



1949年建政初期,中共政权尚有很强的欺骗性,不但许多声名卓著的文化人士滞留大陆,甚至海外的部分学人们,也
纷纷禁不住诱惑而“弃暗投明”,所谓“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恰恰是“弃明投暗,自投罗网”,一系列的政治
动,使得大学教育中断,学问的研究自然无法继续,很多人受到非人的折磨,甚至连性命都赔进去了。现如今,回首当年,虽然很多人
“不后悔”,那也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种自我解脱罢了——一生那么宝贵的时光被耽搁,自己的尊严被伤害,你说“不后悔”,不
别有用心就是没心没肺。



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批判“师道尊严”,后来才知道,堂堂的教书先生,本来都是被人尊敬的,当年反而要接受批判甚至
挨打甚至被打死;后来又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想起来,我们当年接受的教育,都是与正常的价值观相反的。以后的岁
月,我一直努力自我调整,否定毛时代教给我的那一整套价值系统,使自己不至于已被陷在愚昧人的境地。



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的刺激和失败,使得毛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疯子,以至于在晚年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地发动
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混乱超乎了毛的控制,他索性下令把中学生们全部赶到农村去,学校干脆关闭了。



1966年到1976年,10年间没有正常的大学考试和大学教育。这对于一个民族是何等深刻的伤害,现在我们已经
看到了某些灾难性的后果。这期间曾经有过“工农兵大学生”,不用考试,而是通过党组织的推荐,进入大学学习。当时有个很有
名的电影叫《决裂》,表现的就是,农民的孩子不靠入学考试,而是凭着手上的茧子就能上大学。书记举着年轻人的手,看着他手
的茧子深情地说:这就是上大学的资格!



我们不能否认工农兵的孩子也有上大学的资格,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大学当成茧子的培训基地。如果手上的茧子就是上大学的资格,整
民族的智商会变得很可怕。就象今天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中共领导集团,因为从根本上是一个乡村文盲团体,他们最在意的,当然不是教育,相反,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卑,使他们
倾向于把所有人都变成文盲,因此他们对教育不但不重视,而且还要横加控制。这就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一致的“党委负责制”,也就
给大学配一个“党委书记”,这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大学里的党委书记,与其他单位一样,多数是一些文化水准偏低的党的高级干部
一般来说都是大学教育的绊脚石。最可笑的是,在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神学院里竟然也有党委书记——无神论者如何管理有神论者,这
实在是中国特有的笑话。



3.恢复与希



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毛死掉以后,很快发生宫廷政变,中共的务实派掌握了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权不被颠覆,他们开
回归到比较正常的治国轨道。1977年开始恢复大学教育。很快进入辉煌的80年代,全民振奋,齐心合力,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
歌奋斗,那是个令人振奋,令人充满希望的年代。

关于那个年代,请参阅笔者的相关文章,简单地说,那时我们的青年时代,我们满腔热血向往着祖国的明天,也真诚地相信祖国
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再过20年,我们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这昂扬的歌声,到现
还萦绕在耳畔,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胡和赵的执政时期,是一个思想界,文化界,言论届,出版界都享有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时期,也是一个各种学说,各种思想并行不悖
大行其道的时期。我们深有感触的是,一个社会思想的活跃,才是这个社会保持活力的关键,而且思想的自由才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思想不是敌人,自由不是混乱。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新思潮讲座,各种学生社团不断涌现,各领风骚。



没想到,1989年的枪声,把中国直接从鲜花盛开的春天打入了寒冷的冬季。短短的12年的金色时代,昙花一现就枯
萎了。



4.倒退与沉沦



1989年的枪声一响,给中国带来了混蛋逻辑。



89年以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倒退期。开枪杀人,这个任何朝代的政府都不能接受的屠杀之举,令中共政权进入了
一个死结,这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解的死结。谁也绕不过去,谁也不敢承担,只有用掩耳盗铃的手段自欺欺人,等待时间的冲刷,期
大家把它遗忘。但是如此惨痛的记忆,岂是可以轻易忘却的!



关于这个时期的整体社会状况,也请参阅笔者的相关文章。



简单地说,江时代开始,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时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全民道德的丧失和价值观的扭曲。开枪
以后从地方首长摇身一变而成为一国之君的人,本人的权力不具有合法性,又没有政局根基,他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悖于前朝领袖钦
定的路线之举。他所有的作为,只有一个中心:“闷声发大财”。这样,整个国家就进入了一个全民发财的狂热状态。开枪,这个
政治上的反动举措,使得政治领导人自知理亏,不敢去触摸政治领域的任何话题,因此他们只有一个途径:经济。一个国家只剩下
经济可以谈论,可以实践。这是一个绝对的非正常状态。



江时代最大规模的举措就是消灭法轮功,这是另一场小型的文化大革命,只不过这次不是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内乱,而
是国家机器主导的对一部分国民的疯狂迫害。对那些没有历史感的人来说,他们只认为今天的事都是合理的,他们看不到历史的纵深
没有历史的比较和思索,看不到眼前的荒谬。如同当年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们,也是热血沸腾的爱国好青年,谁知道自己
忠诚的是一个反人类的政权,谁又能预测自己的所作作为,乃是为了一个邪恶的目的。今天我们提起“纳粹”会不寒而栗,当年的“德
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还不是一个吸引了众多爱国青年的众望所归的母亲党?这是一回事儿啊!



江时代的反动,直接波及到大学教育。不但是社会机构,就是大学里也成立了形形色色的“揭批法轮功小组”,一般都是由文
哲三个系联合举办。看看这一点,对比一下当年的蔡校长的北大,令人无限感慨,中国文化教育的倒退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在蔡校长
北大,拖着长辫子的保皇派老先生,和维新派的进步党人同室谈笑,各个流派和思想的学者,都是蔡校长的座上宾,甚至被蔡校长亲自
请来授课;蔡校长本人对苏俄和马克思主义素无好感,但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派知识分子,他却支持在北大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两
共产党的初期领袖,都出自北大!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见识。而今日中国的大学教育,早已容不下任何不同的思想,老哲人苏格拉底般的
元培,在中国的土地上永远不再出现。



江时代还有一个举措,就是给大学安排等级。本来,行政级别这套东西,只是共产党官僚体系的一个特有的东西,从这个
体系可以看到一个非法的执政党,如何分级而治,如何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官阶体系中,既互相勾心斗角又按级享受特权,这个等级
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毒瘤。有人说“我党”原来是清廉的,腐败是最近才开始的,这个说法太天真。实际上,行政级别的花名册,
早在中共进京称帝之前,在西柏坡就制定好了,也就是说,还没有当皇帝,对国家建设还没有任何贡献之前,朝廷大员们如何享受
特权,就已经安排妥当。



为了笼络大学教育这个领域,江也来了个“加官进爵”,给北大弄了个“副部级”。北大校长,这个曾经引领中国教育界
潮流的辉煌的名字,现在就变成乖乖的笼中鸟,变成了可怜的“副部级”。想当年,蔡校长不但把校长这个职务看得很淡(辞职好
几次),甚至连教育部长的宝座都不希罕!



当今的中国大学教育,请恕我直言,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最近比较惹人注目的,大概是大学合并,合并活动
比较明显的,就是本来的一流大学吞并各地的医学院。中国的大学,本来一般都没有医学院,医学院都是分开另设的。有人说:世界一
大学都有医学院,所以,我们的一流大学也要有医学院!且慢,人家有医学院,那是人家本来的教育体系,比如东京大学,1877年
立的时候,就是以“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校”两个学校为基础创立的,人家的医学院,从最初就是大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而不是后来强加进去的。



最近吞并医学院的风潮,在我看来,并非是为了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诸位,我对中国人民在建设近代文明的各项举措
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实在是不敢恭维。简单地说,今天的中国人,在干好事方面一无所长,在做坏事方面却是一群超级天才。
谁相信他们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那他只是个缺乏人生经验的受骗者罢了。正如前文所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华彩时代,
经飘然而逝,一去不复返了。



我来告诉你们吞并医学院的真实原因:今天中国的大学,要跟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要闷声发大财,要挣钱。挣钱的最快途
径就是吞并医学院。因为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而医院正是当今中国抢钱大户,多少人痛不欲生哀叹生不起病,其原因就是医院的
道德堕落和体系的扭曲,使得他们不再以救死扶伤为医德,而是以“闷声发大财”为抢钱的理由,毫不客气毫无人性地把医院当成
了抢钱的最好的工具。所以吞并医学院,不是为了建设什么“一流大学”,而是为了发财。现在,复旦这样的大学,富得流油,有
是钱,因为吞并了上海医学院以后,上海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等,都成了复旦的产业,那些医院如今都是摇钱
啊。



另一方面,从本来的医学院来说,人家当然不愿意被你吞并。一来,人家也都是老字号的名牌大学,教育体系很完善,医疗系
也很健全,并不需要外行来领导。二来,人家也想靠医院来闷声发大财呢!你把人家的财路断了,谁还有心思好好办学?所以,吞并医
院以后,本来的综合大学本来没有能力管理医学部,而原来的医学院也不会真心实意地接受吞并,所以阳奉阴违。总体效果就是削弱了
学院的水准。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了,合并根本就无法达到建设“一流大学”这样一个目的。



还有一招叫“扩招”,即扩大招生名额。说白了就是多收些学费,也是为了赚钱。真正的一流大学,从来不是靠“规模庞大
“人多势众”来建成的。



大家可以发现,吉林大学没有出现在我上边的名单里,因为吉林大学,大部分是“我党”自己搞起来的。1946年吉大
成立时,吉林省已经基本处于“我党”的魔爪之中了。今天,吉林大学也趁着吞并之风,大肆吞并长春市的其他院校(包括白求恩
医大),其疯狂程度居于前列。幽默的长春人说:“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园里。”去长春,你一下飞机就进入了吉林
学校园。



大学是培养人才之地,是钻研科学之地,是孕育新思想之地。这些本来的应有之意,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找不到了。80年代,
本来有一些机缘,可以让我们越过毛时代的黑暗,在思想和学术方面和先贤的时代发生了某些继承关系,但是很不幸,89年的枪声
情地打断了这个继承的机会。



5.总体来看,中国大学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最近看到一些当年大学宿舍的照片,其人物姿容之恬然,宿舍环境之
整洁,加上当年教育内容之严谨,都是今天的大学所不能比拟。与先贤们的大学相比,今天的大学别如霄壤,不可同日而语。蔡元
培,梅贻琦,竺可桢这些伟大的校长们远去了,他们再也不会归来;梁漱溟,陈寅恪们也如流星般消失在天际,同样不会再现。而
无论是那些伟大的校长还是那些卓越的教授,他们留下的空谷足音,至今仍然回响在大学教育的园地中。



这些名字和他们代表的那些美好的年代,还会重现吗?



时间的自然演进,并不会带来社会的必然进步,有人津津乐道于“明天会更好”,事实是,明天完全有可能变得更糟糕。
只要我们不努力,社会的退步时刻都会发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许多人理解不了。这也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表
征。



2010/6/22初稿

6/23改于东京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