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3, 2009

立此存照:四川的异象

土共又在和去年一样,封堵各种自然现象异象的传闻,给那些自然界的预警一个"专家解释",到头来被人耻笑。在此特收集一下几个四川的异象,和中共可笑的解释,等出来最后结果,给我好好的耻笑这些共棒子。
=======================

四川近期接连出现异常现象引发地震揣测(组图)

四川近期接连出现异常现象引发地震揣测(组图)
蛤蟆聚会、河水冒火、焚风奇袭,近期接连有异象

四川近期接连出现异常现象引发地震揣测(组图)
省地震局组织专家调查后认为,与地震无确定性关系

  今年1至3月,四川接连出现异常现象,人们不安揣测:莫非这是大地震发生前兆?四川省地震局组织多批专家赶赴现象发生地开展调查,日前,相关专家已对这些反常现象做出解释。省地震局综合各方调查报告认为,这些现象与地震没有确定性关系。

  “青川东河口那里的河水太怪了!‘咕嘟咕嘟’的像开水一样,有些地方一点就有火苗”。今年1月,一篇关于青川河水“有点怪”的贴子在网上引来关注。面对河水“滚开”还“冒火”的现象,又是在青川出现,网友们瞬间神经紧绷,担忧这种现象是否和地震发生有关。

  时隔不久,相继从德阳、绵竹、广元传来蟾蜍聚集的消息,当地网友很快将这一现象上传网络。当地网友说:“密密麻麻的蛤蟆,乌泱泱一片,成群结队。”看起来很“恐怖”。网友说,这种蟾蜍聚集的情形在当地持续了好几天。

  发生在2月12日的“焚风”更是一时激起千层浪,“一会热得像三伏天,一会儿又冷得像三九天。这是什么怪天气?”泸州、宜宾南部一带的居民在短 短2个小时内,便经历了从盛夏到深秋的极致“两重天”。怪异气象、蟾蜍聚集、河水冒泡,这一系列“反常”现象一度使“地震前兆怀疑说”传得沸沸扬扬。网民 们关注的这一系列现象,也引起省地震局的重视,并会同相关市(州)防震减灾局专门组织多批专家赶赴特别现象发生地开展调查。3月初,省地震局、省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等相关专家召开咨询会,分析这些自然现象与地震之间有无确定性关系。

  河水滚开又冒气 地热所致

  解密人: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教授李勇

  现象发生 当地村民说最早是在去年10月下旬出现河水冒泡的现象,“主要位于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至前进乡黑家段这一地区。”行走在这一路段长约几百米的河底和河沿 时,可以闻到刺鼻的硫磺味道,一些有黄色沉淀物的地方,则是一点火就着。在东河口滑坡体上,可见40多处地点冒起白色蒸汽,蒸汽汇成一片白雾,白雾升腾时 长约七八百米,2米多高,空气中充满硫化氢的味道。距白雾约七八公里的石板沟,河水“咕嘟咕嘟”像沸水般不断冒泡,还有可燃气体间隙性的喷发。

  调查分析这些现象的并不稀奇。汶川大地震造成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些震后裂缝深处。经过汶川大地 震及余震后,青川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村民所看到的‘怪现象’其实是蕴藏有地热和可燃气体的地带在慢慢从地底深处向地面释放。青川当地地热和可燃气 体的出现是地震应力释放的一种表现,并非新的地震能量再次聚集。河水冒泡是地下水系震后效应。

  调查人员发现在水中残留有油花,可燃气体主要由甲烷气体组成,含量为60%。这使得青川河水冒泡、冒火有了初步的科学解释,专家们排除了新地震能量聚集的这个可能。

  专家直言“我们对蒸气升腾的温度做了测试,是45度。根据科学计算,我们推测,这些地热来自于地下约1000米处。”“四川盆地分布有非常丰富的地热、天然气资源,而龙门山区正更是这些资源的集中区。这就是在彭州、崇州等龙门山区地带温泉众多的原因,这正是地热所致。”

  百年难遇“焚风暴”形成有因

  解密人:四川省气象台台长范晓宏

  现象发生 2月12日当天,一位泸州网友发贴直呼“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冷。太奇怪了!”这位网友说,早上起床时还觉得冷,穿了一件冬衣,到中午时,气温陡然上升,感 觉像在过夏天。到下午5点多时,又冷得像深秋,狂风大作。气侯忽冷忽热,又时值地震频发的余震期,情绪紧张的一些网友甚至还提出“看看有没有地震云形成” 的主意。

  调查分析当天下午4点到5点,四川宜宾市筠连、珙县等地天气出现异常,最高气温达到36摄氏度。全省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6.6℃。其中,48 县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8县市最高温度达到30℃以上。泸州、宜宾南部一带天气异常燥热,特别是宜宾筠连县16时气温达到26℃,1小时后气温骤然升 高10℃,达到36℃。

  接下来的1个小时,气温又像坐过山车一般下降,在18时降到了23℃。当地居民感觉2小时内,气温从初夏一下子迈入盛夏,接着一场大风又把大家从盛夏刮到了秋天,风级相当于10级大力。

  范晓宏说,这种“焚风”现象在四川很少发生,但在有背风坡和迎风坡的地理位置上,“焚风”现象并不奇怪。罕见的焚风为何在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四 川出现?范晓宏解释:11日早晨8点,四川盆地到华东一直有非常强盛的西南急流。通常西南气流是暖湿气流,带有大量水汽,但这次的西南气流干热特征非常明 显。

  范晓宏表示,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焚风暴的形成是有内外因素的,但如此大范围的异常历史少见,还会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专家直言“类似四川这次‘焚风’现象在全国也极为罕见。以那场‘焚风’的来势汹汹、时间迅速来说的话,那不仅仅是焚风,可以称得上是‘焚风暴 ’。”“连续近10天的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气温持续攀升,温度降低,这为焚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内在因素。在内外因素的同时影响下,才使得这次焚风暴形成”。

  蛤蟆“开会”?其实是繁殖

  解密人: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两栖爬行馆高级实验师吴贯夫

  现象发生 “我们这里有大规模蟾除聚集现象!”从1月17日至21日,德阳、绵阳、广元市防震减灾局相继报告出现蟾蜍聚集现象。

  在绵竹县拱星镇新河村5组现场,调查人员可看到大量被车碾压后的蟾蜍。当地村民洪清明说,蟾蜍都是在天黑后才大量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上一下、成双成对的在一起,根本不怕人和汽车,所以才被碾压死,而这种情况自2009年1月17日开始已持续了数天时间。

  在安昌镇,调查组到达后蟾蜍已经没了踪影。北川防震减灾局局长介绍说,1月20日早晨,他亲自看到有近200只蟾蜍成双成对在一起。2月初,雅 安芦山县也出现异情,连续3晚均能看见数百只蟾蜍“走村窜户”集体活动。2月7日晚7时,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芦山县防震减灾局工 作人员共同组成“芦山双石蟾蜍异常活动调查组”,连夜奔赴双石镇再次进行较深入考察。

  调查分析吴贯夫说,在绵竹县拱星镇新河村5组,蟾蜍出现地位于一条穿过公路的水涸水边,上游几十米是一个蓄有水的堰塘,“这种情况在往年同一季 节都会出现,当地村民已经见惯不惊了”。在广元城区,调查组查看了南河沿岸等地点,分别在广元中学喷水池四周发现约30只蟾蜍,大多是两个重叠在一起。

  吴贯夫说,在双石镇双河村林峡组岩底下可见蟾蜍活动大多聚集在林峡沟里,该河段水流相对平缓、河水清澈,并见有小鱼在蟾蜍周围自由游动,调查人 员在现场认真考察,该处每平方米水域约有5—10只蟾蜍不等,在6日晚上最多时见每平方米水域达20-30只。双石镇当地村民反映,1月26日峡谷内曾下 过一场雪。雪后,蟾蜍便逐渐开始出现,2月5日、6日便大量聚集。分析了当地蟾蜍生活习性,吴贯夫等调查专家认为,此次蟾蜍集中活动是因为正处于蟾蜍的繁 殖季节,同时,当地温度相对历史同期偏高、适于产孵,地理水域环境适宜生长的原因。

  专家直言 “相比而言,调查组所见已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调查组在附近也发现了密集的蟾蜍卵。”早报记者郑其摄影华小峰

=====================

重庆公布朝天门江面冒"黑水"原因 无关地震

2009-03-20 05:32:05 来源: 新华网 跟帖 408

核心提示:重庆市政府3月19日通报朝天门江面冒"黑水"并"翻浪"的调查结果。称系由地下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对上访淤泥形成压力,淤泥喷发后带出腐烂垃圾碎屑等所致,排除地震前兆、地下管网破损、沿江企业偷排漏排、矿山开采等因素。

冒黑水原因示意图 垃圾发酵形成沼气江面冒黑水 制图/张异
冒黑水原因示意图 垃圾发酵形成沼气江面冒黑水 制图/张异

环保部门在现场调查取证的图片。
环保部门在现场调查取证的图片。

新华网3月20日报道 朝天门江面冒“黑水”,是江底深坑堆积的垃圾“作怪”!昨日,市政府召开媒体通报会,市地勘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等多个部门公布“朝天门水域冒‘黑水’和翻浪”联合调查结果。

上月底本月初,朝天门两江交汇处沙嘴江面发生冒“黑水”和翻浪等现象,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市长王鸿举作出批示,市地勘局、市环保局、市水文局、市市政委、市港航局、长江上游水文局等多部门进行了联合调查,排除朝天门冒“黑水”现象系两江 地下管网破损、沿江企业偷排漏排、矿山开采和地震前兆造成等因素。

市地勘局局长王力昨日公布,通过多部门专家根据调查结果会商得出,朝天门沙嘴水域冒“黑水” 是因为该区域地下埋有垃圾的深坑、库区蓄水后水流平缓,垃圾发酵后形成的大量沼气对上面淤泥的压力,在退水期时超过水压,造成垃圾从江底喷发,带出大量腐 烂垃圾碎屑物及臭气,形成江心冒“黑水”现象。而该区域处在两江汇合回水区,水流平缓后造成新垃圾的淤积,与第一次翻出的旧垃圾混合发酵,造成经常性无预 兆的冒“黑水”现象。

翻浪现象则是因为库区蓄水后,两江江水平缓流动,各种船只运行时的波浪共振,波峰叠加,加上当天风力较大(气象局查证当时沙坪坝监测点风速为3米/秒左右),自然风推助,最终形成了翻浪现象。

王力表示,两种现象都属于三峡蓄水后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不会影响到两江水质,根据地质、地震专家监测,冒“黑水”区域地质稳定性良好,冒“黑水”、翻浪这种现象都不是地震前兆,今后类似区域还可能发生类似现象,市民不用恐慌。

市地勘局:

1米厚垃圾覆盖江底大深坑

市地质勘察开发局局长王力:勘测专家通过雷达波对该处江底进行测量,发现冒“黑水”处江底有一个深约六七米、面积约300—500平方米的深坑,而深坑内覆盖着一层厚约1米的垃圾。

经过地质专家和水文专家走访调查,了解到江底深坑是两江涨水之前有人在此处采沙后留下。

长江上游水文局:

对航道来往船只无影响

长江上游水文局总工程师代文良:朝天门沙嘴地处两江水流交汇处,在两江来水来沙的相互影响下,汇流处水流紊乱。因为江下河床一般为沙质,从而使得沙嘴区域水下地形变化复杂,河床冲淤变化频繁,久而久之便会有垃圾积累在深坑内。

按照河床演变和地质形成规律,坑内垃圾渐渐被泥沙淤埋,在三峡蓄水前,江底深坑断面就形成了上下的垃圾层、泥沙层,为生物发酵提供空间。

翻浪属于个别现象,只是在两江汇流区域才会发生类似情况,对航道来往船只、岸边行人,不会造成影响。

市市政委:

污水没有直排无泄漏

市市政委工程师曹阳:通过梳理排查得出,出现冒泡区域江底处无排污管道穿过,市政污水已通过提升方式进入了主城排水C干管,经过现场排查未发现有污水管道直排入江中,同时根据现场对市政排污染管内流量观察,近期未发现有明显减少变化。

市环保局:

水厂取水口没有任何污染

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智奎:通过工作人员对冒“黑水”水域进行采样、化验和检测,样品中超标成分都是动植物腐烂后发酵生成物,冒“黑水”后30分钟,“黑水”上下游10米水质无异常。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沙嘴水域地处库尾,三峡蓄水后,大量的植物碎屑易沉积在朝天门两江汇合处,在退水期,由于植物腐烂、水的压力变化或江水紊流作用,使这些植物碎屑及其植物腐烂物翻出水面导致的自然现象,不会对两江水质造成影响。

经过监测,主城水厂取水口没有任何污染,居民饮水安全。

新闻回访

江面两次冒“黑水”

2月25日上午11点15分左右,在朝天门做照相生意的高先生突然发现,在朝天门五码头处的江面上突然像开水沸腾一般冒泡,还有泥沙从水里冒出来,在江面上形成直径约5米的大“黑水”圈。当日下午2时,朝天门六码头,岸边玩耍的市民突然遭遇两米多高的“巨浪”袭击。

3月5日,在同一地点,江面上再次发生冒“黑水”事件。

“没有再见到异常现象”

“这个月5日沙嘴江面冒完‘黑水’后,我们再也没见过江面有啥子异常现象了。”在朝天门广场 卖风筝的小贩介绍,朝天门两江汇合处江面两次冒“黑水”后,附近做生意的人都格外观注江面动静,但这段时间,他们再也没看见过江面出现冒“黑水”现象,也 没其它异常现象。 (重庆晨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敏 胡杰) 尚婧

=============================

异象频发 四川地震揣测再度流传(图)

2009-03-19 03:15: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重庆) 跟帖 20

蟾蜍迁徙场景

  今年1至3月,四川接连出现异常现象,人们不安揣测:莫非这是大地震发生前兆?为此,四川省地震局组织多批专家赶赴现象发生地开展调查。日前,相关专家已对这些反常现象做出解释,认为这些现象与地震没有确定性关系。

  “青川东河口那里的河水太怪了!咕嘟咕嘟的像开水一样,有些地方一点就有火苗”。今年1月,一篇关于青川河水“有点怪”的帖子在网上引来关注。河水“滚开”还“冒火”,又是在青川出现,网友瞬间神经紧绷,担忧这种现象是否和地震有关。

  时隔不久,相继从德阳、绵竹、广元传来蟾蜍聚集的消息,当地网友说:“密密麻麻的蟾蜍乌泱泱一片,成群结队,看起来很恐怖。”网友说,这种蟾蜍聚集的情形在当地持续了好几天。

  而发生在2月12日的“焚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会热得像三伏天,一会儿又冷得像三九天。这是什么怪天气?”泸州、宜宾南部一带的居民在短短2个小时内,便经历了从盛夏到深秋的极致“两重天”。

  解密》》

  专家:异常现象与地震无关

  怪异气象、蟾蜍聚集、河水冒泡,这一系列反常现象一度使“地震前兆怀疑说”传得沸沸扬扬。这一现象也引起四川省地震局的重视,他们专门组织多批专家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河水滚开是地热所致

  现象发生地的村民介绍,最早是在去年10月下旬出现河水冒泡现象的,“主要位于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至前进乡黑家段这一地区。行走在这一地区 时,可闻到刺鼻的硫磺味,一些有黄色沉淀物的地方则是一点火就着。在东河口滑坡体上,可见40多处地点冒起白色蒸汽,白雾升腾时长约七八百米,2米多高, 空气中充满硫化氢的味道。距白雾约七八公里的石板沟,河水像沸水般不断冒泡,还有可燃气体间隙性喷发。”

  专家调查分析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稀奇。汶川大地震及余震后,青川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村民看到的“怪现象”其实是蕴藏的地热和可燃气体在慢慢从地底深处向地面释放,河水冒泡是地下水系震后效应。专家们排除了新地震能量聚集的可能。

  “焚风暴”形成有因

  现象发生在2月12日,一位泸州网友发帖直呼“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冷。太奇怪了!”气候忽冷忽热,又时值地震频发的余震期,情绪紧张的一些网友甚至还提出“看看有没有地震云形成”。

  调查分析,当天下午4点到5点四川宜宾市筠连、珙县等地天气出现异常,最高气温达36摄氏度,比常年偏高6.6℃。其中,48县市最高气温突 破历史极值,8县市最高温度达到30℃以上。但接下来的1个小时,气温又像坐过山车一般下降,在18时降到了23℃。当地居民感觉2小时内,气温从初夏一 下子迈入盛夏,接着一场大风又把大家从盛夏刮到了秋天,风级相当于10级。

  四川省气象台台长范晓宏说,这种“焚风”现象在四川很少发生,但在有背风坡和迎风坡的地理位置,这一现象并不奇怪。罕见的“焚风”为何在经历 过大地震的四川出现?范晓宏解释:11日早晨8点,四川盆地到华东一直有非常强盛的西南急流。通常西南气流是暖湿气流,带有大量水汽,但这次的西南气流干 热特征非常明显。范晓宏表示,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焚风暴的形成是有内外因素的,但如此大范围的异常历史少见,还会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专家称,当地连续近10天的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气温持续攀升,这为焚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内在因素。在内外因素的同时影响下,才使得这次焚风暴形成。

  蟾蜍聚集其实是繁殖

  从1月17日至21日,德阳、绵阳、广元相继出现蟾蜍聚集现象。在绵竹县拱星镇新河村5组,当地村民洪清明说,蟾蜍是在天黑后才大量出来,基 本上都是一上一下、成双成对在一起,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天时间。北川防震减灾局局长介绍,1月20日早晨,他亲自看到有近200只蟾蜍成双成对在一起。2月 初,雅安芦山县连续3晚均能看见数百只蟾蜍集体活动。专家调查后分析认为,绵竹拱星镇新河村5组的蟾蜍聚集现象其实在往年同一季节都会出现,当地村民已见 惯不惊了。在广元城区,专家在广元中学喷水池四周发现约30只蟾蜍,大多是两个重叠在一起。

  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两栖爬行馆高级实验师吴贯夫等专家在分析了当地蟾蜍生活习性后认为,蟾蜍集中活动是因为正处于繁殖季节,同时当地温度相对历史同期偏高、适于产孵,地理水域环境适宜生长等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发生。据天府早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